,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找齐。
我无聊地走到小院,一群半大的鸡在觅食,小黑猪像狗一样见人就摇尾巴,那只皮毛厚厚的狗警惕地瞪着我,它被拴着,但它奋力地想挣开,不停朝四面奔跑,以至形成了一个以绳子长度为半径的圆。院子里还有金色的玉米棒子,枯干发黄的向日葵和柴堆上积着白雪。
太阳出来了,我们坐在小院里晒得暖洋洋的。真安静啊,只有院子外树叶在风中哗哗的摇摆声。突然一阵稀里哗啦响,从天而降的水把院子打湿了一半。我纳闷地想,明明出着太阳怎么下这么大雨。抬头一看,原来是屋顶上的积雪化了,瀑布似的流下来。真是奇怪,我以为雪是一点点化的,想不到化得如此猛烈突然。
一阵踢踢踏踏的声音传来,一个穿着老棉袄的老人骑着毛驴来到门口,他慢吞吞地爬下来,拴好毛驴,咧开大嘴望着我们憨厚地笑着。他有着黑红的皮肤,厚厚的嘴唇,粗糙的双手,脸上的皱纹就像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
看见他我由衷地高兴,他这样的到来也让人惊喜。他是一个已过世的著名皮影艺人的后人,我们把他请到院子里,他抽着叶子烟和我们聊天。我们问他怎么看待皮影戏,他抽着烟吧嗒吧嗒地说:戏是教育人的……好人做个啥事,坏人做个啥事,戏里都有……人不能做坏事对不?“文革”时要求互相揭发,但我们不,就是看这戏把自己教育过来了……要看世上理,皮影戏上比……
他一口甘肃土话更加难懂,要凝神细细聆听才可知大概,但这样的语言和周围的环境有一种和谐,清澄明净的天空,白杨树叶在阳光中闪烁,朴素的语言和做人的道理,我感到世俗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那些人际纠纷,那些争斗和名利的追逐是多么的可笑。
下午四点多,女主人终于回来了,带来了几个艺人,他们答应给我们演一场皮影戏。一群人忙活起来,搭屏幕、挂对联、牵起纵横交错的绳子,把要用的皮影都挂在上面以便随时取用、打开大木箱子,找出要唱的戏本……
其中有个吹唢呐的瞎子,看上去木讷呆滞,可是一吹起唢呐,整个人都变了,进入了一个艺术的世界,仿佛和乐音融为一体。那一声划破寂静的唢呐声石破天惊地响起,那么的苍凉古朴,震撼人心。随着锣鼓声,班主一边双手忙碌地操作皮影,一边唱起戏文,旁边的人不时齐声帮腔几句。虽然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仍然被深深地感染。
我激动地跑出去给南风打电话,对他说:“南风,我在看一场皮影,你一定要听听这唱腔,太震撼人了!”
“我听到了,是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