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市民惊呆。原来,横幅上“董事长”的儿子当天新婚,“董事长”的好友为“闹喜”,专门在公共场所“恶搞”身为“喜公公”的“董事长”。当天,喜公公被人涂上大花脸,挂着“***扒灰”的胸牌,从该横幅下经过。(扬子晚报)
“闹扒灰佬儿”闹喜就是在婚礼后期,酒过三巡,众宾客兴致正浓时,司仪将新郎、新娘、公公、婆婆一一请到台前,在司仪与众亲友的导演下,上演了一场情节为公公与儿媳“相好”的闹剧。(张志华新浪博客)
以上的几例,闹喜方式过于粗劣了,让人很不舒服!
当然不可否认有些习俗,流传至今,积极向上,增加喜庆的气氛,值得传扬、保持。
比如婚嫁当天女子穿红衣,坐花轿,盖红盖头,这些都无伤大雅,值得保持,既能增加喜庆,也能宣扬中华优良传统,何乐而不为呢?但除极个别依照这种传统方式来办婚礼,现在大多数却习用西方人穿着婚纱办洋式的婚礼。
真是好的传统没留下,有些恶俗却大有市场,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有些不合适宜。比如扒灰,把公的脸画成花脸等。
古人愚昧也就罢了,现代人却变本加厉,甚至“恶搞”起来。上面提到的一例“恭喜”扒灰,这就太恶俗了。
扒灰,并不是光彩的事情。众所周知,“扒灰”是指公公与媳妇发生不正当关系,是一种丑事,《红楼梦》里的焦大因说了“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被人用马粪堵了嘴。如此污秽不堪的行为怎么会被民众当噱头来“闹喜”?
“闹喜”习俗的确有,仔细查探一番,发现,闹喜的故事大都和封建迷信有关,比如“娶儿媳要给公公打花脸。”这是在陕西省陕南乡间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儿子接媳妇时要给公公脸上抹红,打花脸。据说当时有一家办喜事,新娘结婚当日却被一个黑脸大汉调戏,后来这家人去拜关公庙寻求庇佑,新媳感觉关公和调戏自己人很像,于时,新郞便破口大骂,关公大神当时外出不在,只有仆人周仓在,周仓见骂,却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不敢吱声,新郞最后怒不可扼,找人便砸了关公像,捣毁神庙。关公回来看此情况,周仓告之情由后,关公其实很冤,并不是其所为,此后,每当有新人结婚便去参加婚礼,以防有人捣乱,也想抓住防冒他的人。最后,关公变成一个女子充当新娘,才得以抓住前来捣乱的“人”,此人并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