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之大也节节攀高,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更有甚者达上亿元。他们也不是一时成了贪官,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小贪,变成大贪,大贪变成巨贪。比如曾经的上海市长陈良宇,贪污数额有两三百万元,北京市长陈希同贪污数百万,影响都极其恶劣,最近几年查处的大贪官,数也数不清呀。为什么铸就了这么多贪官?
《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刊登安徽省六安市原副市长王伟的忏悔录,他在忏悔录中认为权力过大而监督乏力是导致自己腐败的重要原因,他说:“如果监督制约有力,我也许就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此一语中的,道出其中原由,贪官很多时候是惯出来的。
是呀,人的本性有阴暗的一面,慎独,很大程度上也是很难做到的,那就需要外力来监督。需要别人帮助你,防你走邪路。在自我约束力不强,外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便很容易走上不归路。
为什么等到贪官倒下了,才知道是一个贪官,众人却开始一一咬牙切齿起来,口诛笔伐,事无巨细,甚至连其在不适宜的时候放个屁,也都爆料出来。他们的动作之快,堪比神探了。他们真有如此本领,一下就搞得这么强劲的爆料来,究其原因,无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或是原来就知道,只是敢怒不敢言;或是见大树要倒,也助一力,添油加火,吹倒了才大快人心;或有受其压榨时久,见其倒台怒不可扼等等。
往往跳出来首先指责的却是他昔日的亲信,有的是为了避嫌,表明立场,有种划清界线的意味,但其中不泛有其党羽,落井下石。为什么都这样忘恩负义?或者说如此世态炎凉,他们在位时,手下的小兵极力拍马,自己放个屁也是香的。当他倒下了,一切都成了遭人唾弃的历史罪证。原来在自己面前的极力假装的小绵羊,现在却像条条恶狗,死死的咬住他不放。如果一开始他们都咬住他不放,一见他出手,就咬上了,他还能如此有恃无恐吗?或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官者讳疾忌医的有之。纵有想说的,指出其弊病,却无人想听呀。言者不但得到感恩,相反却会得到恶意报复,听者并不以为你对他们好。
有句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做的再绝,总有透风的墙,总有人知道,为什么没有指出来,就像皇帝的新装,有人畏惧,有人拍马屁,有人心怀叵测,就等着看他的笑话。
官在上位者,不会指出他的错误,因为他会时不时的进贡,有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