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轱辘的磨损程度,是以墨家当时就没有继续往这个方向去钻研。”墨家人说道。
以前的地面可不比水泥路,乡间小路一下雨更是会坑坑洼洼,等干了以后也会凹凸不平,穿着这双鞋时常会有绊倒的风险,所以在最初的新鲜过后,墨家人就把这双鞋束之高阁,这次如果不是赵燕歌提出新的要求,只怕就连他们墨家人都忘记这个东西了。
“我相信墨家人的能力,你们抽调一批工匠专心去研究这个,到时候我会专门申请一笔经费给这个项目。”赵燕歌道。
墨家人面露喜色的退了下去,准备回去找对这个研究感兴趣的墨家人去做。
再没有比让他们放开研究自己想研究的东西更开心的事情了。
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赵燕歌看了看自己的私库,道,“看来又得想办法赚钱了。”
第二天,赵燕歌特地留下右相,对右相道,“随着道路修成,街上以后的交通工具可能也会增加不少,还请右相拟出一份《道路规范条例》来,届时会加入秦律中。”
虽然现在还没有自行车,但是相关律法也是时候准备好了,免得以后发生冲突让两方不停的扯皮,浪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
“这,不知该如何规范?”右相有些为难道,在两条腿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里,道路冲突什么的并不明显。
马撞人的事件其实也不多,除了边关八百里加急,不小心被撞了也没讨理的地方,至于马车,那都是稀有的交通工具,一般人用的基本都是驴车。
只听说过马跑太快的不小心撞到了人,却很少听到驴跑飞快的消息吧。
“很简单,现在路不是修好了么,那就全都靠右行,这样发生冲突后也会好判断的多。”赵燕歌道。
“先前已经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那现在就加上一个“人同行”。”
“喏,陛下,臣这就去定制道路律法。”右相道,赵燕歌给了他一条思路,之后的事情是对他这个法家出身的人完全就是本能了。
制定律法,不是说以后的人都不能走左边了,而是在发生冲突以后,判定哪方是正确的行为,哪方是错误的行为。
不过,他们大秦哪来的新式交通工具啊?
一辆漂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