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念了研究生或者博士, 研究方向就不可避免地朝着精尖靠拢, 常人越是研究, 所研究的框架就越为详细。
就拿政治举个例子:虽然大家都是马克思学院出身, 但在考上研究生以后, 倘若导师点名让你写一篇贯通古今中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那说明你得罪了导师。
通常来说, 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里, 都是自己选定,或者由导师为之选定一个课题。
比如说湖广一代的农村政治风貌研究, 或者江浙扶贫精神的体现。
然后,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 学生们所下的所有苦工, 都是为了交上一篇足以毕业的论文。
——这是一个研究生毕业的正常流程。
这个流程无论是放在数学领域, 还是放在物理领域都行的通。
一般来说, 学术的道路,越往上走就越窄,因为越往上走分工就越详细。但越往上走也是越宽, 因为越往上走,知识的深度会抵达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方。
但……叶千盈她不太像是个正常人。
看着少女坚定而毅然的脸庞,这个有点奇特的念头,不时地在杨院士的脑海里浮现。
他最开始听说叶千盈是b大数学院的,还在心里感叹了一声这个学生的数学底子可真扎实。
如果没有这一身出神入化的数学功夫,那些经过了换算、猜想和推论,依旧能八九不离十地对上电磁推射器的数据,就不可能被叶千盈算出来。
不用看报,也不用听老孔在那里吹“已经解决三个世界级猜想”,杨院士就能感觉到叶千盈扎实的底子。
但是等见到叶千盈以后,杨院士才意识到……自己对叶千盈的主观看法,好像有什么误解的样子。
他本来觉得,这个孩子在工科上很有天分。
就算没有那么有天分,那也没有关系。无论是哪个实验室,都不会拒绝一个数学能力如此出众的年轻人。
没有实验室不喜欢学数学的天才,没有!
但等见了叶千盈的面,听她在阐述思路的过程中抛出了不少量子物理的耦合力概念时,杨教授终于隐隐地感觉到一点不对。
叶千盈的想法很奇妙,也是一种破局的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