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的。 我们一家东迁西徙,到处躲避日军的耳目。主要的,仍然因为父母是“读书人”的缘故,日 军可以放过一般农民,却杀掉了无数的知识分子。
似乎在离开山沟后没几天,我们一家就和我表叔的一家会合在一起了。表叔是父亲的表 弟,年纪很轻,表婶在我记忆里是个娇小玲珑的小美人,他们有个一岁大,还抱在襁褓中的 儿子。我那小表弟长得白白胖胖,面貌清秀可人。很明显的,他是我表叔和表婶的命根子。 当我们结伴迁移的那些日子中,他们最关心和最保护的,就是那个怀抱中的小儿子。
那天,我们到了祖父以前的一位老佃农家中,这位老农夫已经自己有田有地有农庄,是 个敦厚朴实善良的典型农人。他的房子占了一个极好的地理环境,是建造在一座竹林的深 处,因为单独隐蔽在密林之中,极难被外界所发现。更妙的是,这屋子背后就是一座未开发 的山林。万一给日军发现,往这深山里一躲,那就更难被找到了。所以,我们投奔到这老农 夫家里来。到了老农夫家里,我们才发现那儿已成为附近所有知识分子及乡绅们的避难所。 老农夫热情而慷慨,来者不拒,家里已挤满了人。这是父母始料所未及,而最没料到的,是 这“避难所”早被日军所发现,据老农夫说:“昨天一天,来了三批鬼子,到处抓人。我早派了人守在竹林外面,一有鬼子来,我就 叫大家躲,十分钟之内,所有的人都可以疏散到山里去。所以,日本鬼子一个人也没抓 到!”湖南人称“日本人”,都称“鬼子”。
那老农夫一股得意样儿,他的太太是个憨厚的老太婆,老夫妇俩对祖父和我们招呼得无 微不至,细心的告诉我们如何躲藏,如何走捷径入山,如何在山里找山洞树洞等等。我们这 才知道,他们几日之内,已救了无数人。而那些其他的避难者,也早对入山之路,熟悉万分 了。
那是午后,我们走了许久的路,抵达老农夫家里时已又饿又累。老农夫对我们指示完 了,就立刻弄了一桌子的饭菜,招呼我们吃饭。我们都饿得头发昏,坐下来就开动,谁知才 拿起筷子,就听到门外一阵吆喝,马上就是一阵人来人往,大呼小叫的混乱之声,我们还没 弄明白是怎么回事,那老太婆已冲进屋子,对我们挥着手叫:“快!靠靠靠靠去山里!鬼子来了!靠靠靠!”
父母丢下筷子,七手八脚的来抱我们,孪生弟弟麒麟赖在饭桌上不肯下来,小弟弟塞了 一嘴的炒鸡蛋。表叔表婶同时扑到床边去抱他们那才睡着的宝贝孩子……混乱中,老农夫已 冲了进来,口齿不清的,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