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抽象,全凭经验,所以,学了西医再学中医就学不进去了。‘先入为主’嘛,说不定还会有西医大夫认为中医是‘巫术’哪。而学了中医再学西医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形象的相对于抽象的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你能讲个中、西医交流的方法吗?”我又喝了一口酒说:“得了吧你!你想干吗?不嫌我啰嗦吗?再说,这个问题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讲的清的。我们又不是开研讨会,弄那么清干什么?这两下子够你骂人用了。”“行!我就不问了。呀!都5:30了。我该回去了,我还与网友有个约会哪!”他看了看时间说。“什么网友不网友的,你哪次来了不是在我这过夜呀!今天倒好,想起回去了。”“不跟你说了,我走了!再见!”“好小子!说滚就滚!那好,快滚吧!”
吃过饭回来后,我仍想着中、西医的事。的确,在我心目中中医要比西医好,但我不能否认客观现实。中医的经络学说直到96年才被实验证实,而中医的提出却早了几千年。中草药和针炙一直被西方国家认为是巫术。还有,中医对精、气、神的阐述更是十分抽象不易证实。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中医不容易理解,学起来十分困难。但中医理论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这是十分可贵的。由于中医的难以理解和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了中医的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举个列子:三国时期的华佗就已经能做开颅手术了,而对于今天的医生来讲这仍是一个十分难做手术。在当时的条件下就能有哪样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真可以称得上是“神”了,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竟然把这“神”给消灭了。这不仅仅是历史的错误,也与中医本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反,西医在这方面是十分具有优势的。其实,中、西医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例如: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体液平衡。说到底都是为了让人体的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想到这些,我真想去写篇学术论文,但精力和时间不允许我这样做,也许更多的是自己太懒惰了,所以,只好留给别人来完成了。
本来酒后是一定要写诗的,可是总写些没营养的东西,所以渐渐的便不在酒后写诗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根本没把握能写出比我曾在95年写的那首《醉》更令自己满意的诗来。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几时醒醒来无悔
愿长醉不醒
以渡昏天暗地日
朦胧中找到真我
何时清何时明
天醉地醉
人心碎
何时还一个清醒自我
酒解千愁愁更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