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随着全国查处豆腐渣工程,这种转包投机生意也走向下坡路。可是就在鲍氏父子一筹莫展的时候,住房改革和商品房开始启动。鲍氏父子看准了商机,立刻成立房地产公司,利用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通过购买倒闭工厂等多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再用地皮抵押从银行贷款,用银行的贷款盖商品楼,然后销售给老百姓,做起了房地产。在收购了大量倒闭和破产的老企业后,通过赶走当地居民,腾出空地建房的各种手段,短短十年,这个家族企业已经集房地产、建材、加工、物业、运输、酒店、餐饮、旅游、娱乐和投资等业务为一身的集团公司。两年前鲍父退居二线,鲍春喜作为长子接管了鲍氏集团成为新任董事长。
我旁敲侧击让席老与其进行比较,席老告诉我,鲍氏集团是在十年间搭了顺风船壮大的企业,它的壮大一来是企业家的头脑,二是走了一条捷径。席老承认目前的鲍氏企业的实力已经超过喜美集团。
接着通过谈话,席老告诉我他的发家史。他与席美霞生父在一起时就做过一些小生意,后来席美霞生父去世后,席老依靠中学里扎实的俄语功底,有一次偶然机会他给苏联人当翻译,当时还是苏联。他发现苏联是一个重工业发达轻工业紧缺的国家,也就是商品结构不偏向于百姓生活。改革一开放,席老果断的掏出所有积蓄,依靠俄语功底,迅速和他们建立起贸易来往,刚开始是纺织品和生活用品,后来干脆在苏联和国内开了几个百货商场,在把国内的轻工业产品卖到那边后,从那边带回来军用产品和偏重工业产品。到八十年代末,中国的残次品和假货充斥了边贸市场,一度让苏联人大呼上当,结果把中国产品的口碑做砸了,加上当时苏联解体,最后形成独联体。很多人退出了边贸市场,席老的生意也受到影响,但他却认为商机依然存在,苏联解体后各独联体国家都分得的一些军用物资,可自己养不起,就把一些能民用的东西拿出来廉价卖。席老从他们那里买来军用吉普车和卡车来到国内买,加快财富积累速度。好景不长,车快卖光了,那些国家提出可以卖坦克、直升飞机,可是席老没有做这些生意,一来不对路买家不好找,二来做车生意用了一些方法避开了走私的定义范围,但还不能算是心安理得的钱,买卖坦克就是做军火生意了,席老没有做。很快独联体也解体,俄罗斯改变政体诞生,这对席老的又是一次冲击,当时也有贩卖汽车和配件的人退出市场改行,可席老仍然认为有商机,不过他也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迅速转型,这种贸易是不能让自己身价上亿的。也是偶然机会,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