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也注意这村支书,年近五十地一个普通庄稼汉模样,可从村人的话语和眼神中能看到是衷心地爱戴他。村里许多人看来对齐宇看来也很熟悉,见了都亲热地和他打招呼,不像是对待一个县委副书记,倒像是对待本村人在外面工作回来探亲的。
后来去了程二宝家,他家住的是平瓦房,条件也还可以,但与刚才看到的几家比就差一些。以方明的经验看,他算个比较廉洁的好官,不像其他村里的支书,几乎个个称得上村中的首富。可等坐下后,李书记和齐宇向首长们介绍了程二宝的事迹,包括方明在内的所有人,马上对程二宝肃然起敬,敬佩他在上程庄当了二十年的支书,将一个穷山村搞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也让方明明白他们为啥要带首长视察这个村。
凤城全县都属于干旱少雨带,这村更是在黄土山区,全靠老天吃饭。虽然在七十年代学大寨将山坡都搞成梯田,可老天不照顾一样是十年九不收,村名的日子很苦。程二宝当支书后,土地承包制已搞了几年,看到村民虽然地不少,每人平均二三十亩,可在这山地梯田里,费尽气力好年头达个温饱有余,赖念头还温饱不足。他苦思冥想并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后,决定将全村的坡地,动员村民全部改种林木和果树,间种药材,同时在坡底植种牧草,大搞畜牧业。这一决策也碰到了好时候,正赶上药材价格大幅上涨,每亩的药材收益比过去种粮强了十几倍,有的甚至强几十倍、上百倍,村民兜里一下鼓起来了,程二宝也树起了威望。
这样发展了二三年,村里家家都是万元户,劳力多的更是好几万的大万元户。有了钱,村民第一想到的是盖新房,搬出时代居住的破土窑。程二宝为了村里长远发展着想,请县里技术员到村里科学选址,统一规划新村庄。新村庄建起后,上程庄了不得了,远近都知道上程庄的人有钱,有了闺女就想往上程庄嫁,少给财礼也愿意。
见上程庄药材富了,别的村也学着种,可没等发了财赶上了药材大跳水,哀叹没有发财的命。但此时上程庄人种的果树都开始结果了,到了果实成熟时,来拉果地车一辆接一辆,畜牧业也见了成效,上程庄地人照样发财。这把其他村的人眼红的厉害,便又学人家种果树,但又没等到发财时,因果树地品种低劣卖不上价钱了,可人家上程庄早更新换代并增加了果树品种。而且林木也成才能卖钱了,照样发财。其他村十几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徒劳无功加上村干部腐败日盛,丧失了发展的积极性,贫困村的帽子一直没摘下。
可让人敬佩程二宝地不仅是这些,还敬佩程二宝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