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草案看起来合情合理,对双方都是互惠互利。方明若不投巨资扩建这个酒厂,恐怕这个酒厂要瘫下去。一定时期内见不到一点效益,且越拖这个酒厂越没价值,损失也越大。若方明投巨资扩建,看似卖得便宜,酒厂建成生产后,仅税收就远远会超出优惠打折的价值,何况生产酒类的税收比率相当高,若其经济效益良好,将对县里地贡献非常可观。
这样既对县里有利,又优惠了方明,而且书记和县长还中饱了私囊,三方利好之举。这也就是中国十几年改革开放地缩影,一方面是社会在极大、极快地发展着,造就了千千万万的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腐败分子。可方明现在看得很透,这种表面上繁荣昌盛若继续下去,腐败的大毒瘤迟早一定会从根子上毁掉社会发展的基础,除非像李书记和齐宇那样,既让社会发展,又要从根子上遏制腐败的滋生。
方明趁此地没有像龙城那样,很高兴这种三方利好。但他虽满意这个方案,可在中午宴席上想到了一个细节,此时便提出来。这细节是通酒厂的那条不到两公里的柏油路,他要求把这条路也确权给新酒厂,他要重修拓宽,并将路两旁搞成风景优美的绿化区。
书记让下属展开酒厂和造纸厂附近地区划图,看到路西边不远是山,路东边很大地一片全是填满了垃圾的浅沟,随当即表态:这路本是酒厂和造纸厂修的,就该归酒厂和造纸厂。
于是将路西与路东的浅沟一并确权给方明,这下他再无异议。这就等于把这两、三平方公里的地方都确权给他,就是花五百万元都值!不说酒厂,他心想路这边离县城才不到三公里,按发展的眼光看,如果美化后搞开发,其效益会远超五百万元,太划算了!
达成了口头协议,双方皆大欢喜,写下明天方明带五十万元与县政府签订协议,酒厂和造纸厂就可移交给他,政府负责尽快办理相差手续。
晚上再开盛宴,方明与书记打过招呼后邀了艳儿地公公出席,一是不忘这牵线人,二是让他明天见证签约仪式。还有个三,方明怕明天把所有卡中的钱取出还不够,想让艳儿的公公到时救一下急。
艳儿的公公来后,方明先与他私聊,将大部分情况讲给了他,他很为方明高兴,当听说恐怕会向他先挪借个几十万,甚或一百万时,他一拍方明的膀子笑道:“这么好的事千万别耽搁了,干脆明天让艳儿两口子到银行给你提一百万,用着就用,用不着就给我拿回来,这时候我不帮忙还行?”
说得方明是连连道谢,晚上的酒也高兴地多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