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卿郑舟率先出列道:“昨夜事发后,北燕副使震怒,称已将四皇子身故之事如实传奏北燕皇帝,无论如何,都要大齐给北燕一个交代。”
“如何交代?”兵部左侍郎元禹出列质问:“众所周知,北燕想夺回朔北六州之心不死,若其趁机索要朔北六州,难道我们也拱手相让?依臣看,梅苑一案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查明。皇上威加海内,岂能受制于区区北燕蛮国。”
郑舟回道:“正是因为朔北六州,我们才要先发制人。北燕皇子于齐国都城遇害,齐国当率先表态堵住悠悠众口,则不失大国气度。届时北燕再来索要朔北六州便是得寸进尺了。”
元禹略一思忖,肃然禀道:“皇上,当年朔北盟约时限二十五年,今已过二十四年,关于朔北六州之归属亦当从长计议。北燕养精蓄锐多年,于朔北六州志在必得,如此关于梅苑案更当谨而慎之。”
参政大臣范铎接过话来,道:“元大人所言甚是。当今四国表面看似平衡,实则暗斗早已如火如荼。南梁东越愈发壮大,不可不防。是以关于北燕一事,臣以为当以稳固两国邦交为主。”
话锋一转,又道:“君子弘毅,当常怀天下,以仁德为己任,以信义为立身之本。当承君之托,担民之愿。当不避其难,以一人之身换天下之宁。卫公子刺死北燕皇子于众目睽睽之下,事实俱在。若无确凿证据,实难安抚北燕。”
言外之意,卫昭杀人乃无可辩驳之事,当承担责任。此言一出,亦有附议者众多。
梅苑案发,盛京四纨绔皆在现场,而今日朝会,文臣之首的丞相陆鼎和武将之首的镇国侯卫儒却都有志一同的不发一言,冷眼旁观。
关于朔北六州一事,早在年初朝会便已被提及,只是朝臣立场不同,或战或和,各持己见,至今不曾有定论。梅苑案的棘手之处也正在于此。
元帝半眯着眼睛扫视群臣,最终将目光落在卫儒身上。许是察觉到皇帝的视线,卫儒终于站了出来。
“臣有愧,裙屐之徒卫昭,于社稷无寸功,于百姓无寸绩,承蒙皇恩浩荡,得享富贵安适,却不思报国,实乃贻玷阀阅之辈,亦是臣教导无方,臣难辞其咎。然此事关乎国体,干系重大。所谓圣人以天下为度者,当不以己之私情而伤天下之功。臣不敢妄议此事,全凭皇上做主。”
论起来,卫昭可算是元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