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说来太神异,我和他娘都觉得我们遇到的白衣相士是神仙。可是这要是说出去,谁肯信啊,还不被人呵碜死啊,所以我夫妻二人商量了——坚决不说出去。”
当下二人把奇事择要说给老族长听。老族长默默听完,“我估摸着还真是神仙。明天我们一起去村老堂商量一下,顺便告诉大家,明天先都不要出去打猎了。要防止村寨外围会有还没退回深山的大凶野兽。”
接下来三人又略说了一会儿话,刘族长道:“明天我在村老堂等你们,你把小海也带上。”
第二天,老倌夫妻与小刘海三口人吃过早饭,来到村老堂。
眼前的是村中央的一座独立院落,共有两进院子。大门口上挂一匾,上写“村老堂”三个大字。
头一进院子有个大厅,厅上有匾,上写“三义公殿”;这名字有来历:
原来这个村人祖上,刘、张、王三位结义兄弟相扶逃难至此,当时只有三户人家。二百多年繁衍,现在有一百多户人家了。
现在的三姓各有族长,都承传祖宗教诲,族长选拔以本姓意见为主,结合其他两姓意见,最终由三姓共同选出。
三位族长也就是三位村老,一姓一个,共同主管村里事务;后来,三姓相商共建此殿,就名为“三义公殿”。
三义公殿的大殿两侧是厢房跨院,也是村里的识字学堂,专人负责教本村九岁以下的小孩子——
西跨院里有三个男子称作“认字师”,负责教本村七至九岁的孩子,教孩子学习礼节和识字,重点是要教孩子识字,达到五千个,能看明白村里收藏的经文。
东跨院里有三个中年妇女被称做“教姆”,负责教本村二三岁到五六岁的孩子,也有顺便看护各家孩子的意思。
认字师自身还负责研读村中所能收集到的各类经文,研究成果交给全村人学习。这些经文其实并不多,是村中祖辈传下来的武功书籍。这三位是村中三老以下学问最深,武功较高的人。
九到十二岁的孩子在大殿后的第二进院子里学习。这院子其实就是个大演武场。
这里同样有三个男子也称作“教爷”,都是村中高手,负责教本村孩子习武,学习打猎、格斗、骑马、射箭等本领。
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就要跟村里大人们走出村寨,主要是去参加打猎和其他的劳动;由村里的三位猎手队长负责教授学习。有时也到这山头上有限的农田土地里学习种庄稼。
老倌对这些原是知道的。他本来是村里公认的猎手队长人选,也是刘族长心中内定的接班人选,可是自从老婆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