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父寿辰快到了,表妹莫不是忘了?”
第二十八章
若不是谢志清提醒,她还真忘了父亲寿辰快到了。寿辰啊,上一辈子的寿宴上可是发生了不少事呢。
桐林有间书院特别有名,说它有名并不是因为教出了多少才子进士状元什么的,而是另有其他。
正规书院一般只收出的起束脩的学生或寒门资质好又好学得子弟,书院里教的往往也是走科举一途的课业。
而这间书院不是,收费便宜且不说,它分类众多,教的都是一些可以让人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比如算学,农业,木工,厨艺啊等等。
温同河考不上进士便进了这书院教书育人已有十多年,不说城中弟子无数,至少三教九流里,大到商铺老板、账房先生,小到街边货郎、倒斗杂耍,都跟他多少有些牵扯。
这样的温同河在桐林可谓是门路甚广,若是做起生意来必定事倍功半,只他本人却并不想弃文从商。
是以让常年居于温家的谢志清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温父不过是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穷秀才,只能沦落在桐林城教书,就教书的那点子银钱还不够全家开支,还得靠罗氏陪嫁过来的铺面以及温家祖上遗留的一点祖产生活。
哪像温家大房温同平,早年放弃了走科考一路,拿着余下的祖产去经商反而是发了大财。
只是谢志清到底是年轻,看待事情的角度并不全面,纵然温同平再厉害,那也是因为有人脉极广的温同河在后方帮衬着,他的生意才会做得顺风顺水。
六月二十八,温同河大寿。
温家虽不是富贵人家,但在桐林却颇有人缘,是以寿辰之日客人众多。
温淑琳早早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回了娘家,心里盼望着这次终于可以与表哥相处久一些。
此时客人还没上门,温淑琳刚进门就遇见了温父,温同和严厉的目光审视着眼前的女儿,斥责起来,“你这穿的是什么?守孝期间,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成何体统!”
本来当初就是被父亲逼着嫁过去的,现在人死了,她还不能穿件好看的衣裳?
一大早上回娘家就被训,温淑琳皱了皱眉,阴阳怪气的挤兑起来,“父亲说的什么话,您大寿之日,莫不是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