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向化石森林石壁上的一个洞中。下一幅石刻上,洞中冒出滚滚黑气,后边另有一艘木船,摆放着几只变小了的蟾蜍,显出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大蛤蟆原本圆滚滚的身体变得干瘪,显得毫无生气,悲凉而又可怖。
简单的笔触和刻画,却充分体现了生死之间的落差,在葫芦洞中祭拜山神的秘密几乎就要和盘托出——这里的山神虽然需要献祭,却不食肉身凡胎,从那处处诡异的石刻上来看,这位“山神”似乎是以祭品的“魂魄”为食的。
时隔千年,大部分壁画已经无法辨认,而且顺序颠三倒四,令人不明所以。陈玉楼见石刻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黑面神灵,大耳高鼻,脸上生有粗毛,口中衔着一枚骷髅头,瞬间想起了山神庙中的黑面山神。
“哎,这黑脸儿像不像在入口处山神庙里供奉的神像?只少了两个跟班的夜叉恶鬼。原来这葫芦洞是他的地盘,不知道这孙子是什么来路?”
山神庙中的黑面山神左右各有一名山鬼服侍,一个捧着只火红色的石头葫芦,另一个抓着一只活蹦乱跳的蟾蜍,初见时,所有人都不以为然,直到此时此刻,一切才算是都应验了——原来遮龙山这位镇守大山的神灵,住在一个葫芦形的山洞之中,而当地人则在巫师的指引下,捕捉大量的蟾蜍来供养他。
陈玉楼博览群书,心中沟壑颇深,见此沉吟道:“我记得唐代风水宗师袁天罡的《兖天论》中,曾经描述过古人向山神献祭的情形,与此间颇有相似之处。这山洞里的石头祭台,很可能不只一座,咱们不妨在附近找找,也许还会有所收获。”
鹧鸪哨闻言也点了点头:“山神庙中的造像飘逸出尘,分明是秦汉时期的风格,而这祭台上的石刻应该至少是三四千年前的原始古迹,大约是战国之前南疆先民留下的遗迹。”
陈玉楼和鹧鸪哨的揣测终于被彻底证实了,遮龙山早在三四千年之前就出现了“山神”的形象,在献王的时代,这里的山民已经用那种邪典般的方式用有毒的红色蟾蜍来祭拜它很久了,甚至还在葫芦洞的入口对面依山而建了山神庙以示郑重。自立为王后,献王看中了遮龙山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