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辩解,含着笑意顺从应下。
反倒让颜晟怀疑自己是否言重了。
他想起儿子那次九死一生的经历,心中百味陈杂,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六岁之前,颜玖竹曾是名冠京城的神童。
四岁作诗,五岁属文,名士们交口称赞,说他是当之无愧的颜氏后人。他也因此被先帝选入宫中,作为几位皇孙的伴读。
建昭七年,先帝到骊山行宫避暑,颜玖竹是唯一受邀在列的朝臣之子,先帝喜爱他的才华,也乐于见他和年纪相仿的嫡长孙交好,便将他也一道带走。
不料先帝竟在行宫遇刺,颜玖竹为了保护身旁彼时还是皇孙的宣王,身受重伤人事不省。
虽然经医官全力施救,他最终捡回一条命,但邪乎的是,这次意外仿佛抽走了他的惊才绝艳,此后神童之名不复,随着年龄渐长,愈发显得资质平平。
能继续留在宫中伴读,也是今上看在他护主有功、加上宣王百般恳求的份上,赐予他的殊荣。
对此,颜夫人倒是不以为意,只要儿子平安活着,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但颜晟却不像她这样想得开,时不时被这不成器的儿子气得火冒三丈。
颜夫人猜到自家老爷的心思,适时转移话题道:“长明,前些日子你对我说,年后要着手谋划阿音的亲事,不知你考虑得如何?”
颜珞笙喝着茶,闻言险些呛入嗓子。
就听父亲道:“依我看,户部王尚书家三公子是个不错人选。他们王家虽不及琅琊、太原两支,但也上得台面。阿音是个不争的性子,难以应付豪门大族的勾心斗角,寻个稍次一等的,对方反而不敢加以欺侮。”
颜珞笙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忙问:“父亲可与王尚书谈过?”
“尚未。”颜晟道,“婚姻大事,还是要先征求自家人的意愿。”
颜珞笙如释重负,恳切道:“此事还请父亲三思,女儿才十五岁,只想在父母膝下尽孝。况且阿兄还未定亲,长幼有序,父亲应当先为他考量。”
颜玖竹无辜挡箭,差点一蹦三尺高。
所幸父亲只是看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我和你母亲正在为此发愁,他这副尊容,也不知哪家姑娘愿意以身相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