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不详,各地还都有各地的方言版本,卫学的这一套应该是福建建阳出版的本地杂字版本。
《广韵》是一本厚厚的韵书,这本书要比另外几本书破了很多,难道是南宋传下来的古董?
但是苏泽微微皱眉,声韵学这东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韵书这东西是要经常更新的,拿前前朝的书参加本朝的科举,怕是要被扣分的,估计是卫所买不起新韵书,找到二手古董,不过也能将就用了。
翻开下一本书,苏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第020章 四书五经大全
苏泽激动的是,这厚厚的一叠书,是《四书五经大全》。
这份《四书五经大全》,是明成祖年间的大臣胡广,奉了永乐帝的敕令编纂的一套科举教材。
也就是说这套书就是科举考试的考试大纲,科举考试出题的范围就在这么一套书中。
不过这套书可不是薄薄的几本,而是厚厚的一大叠,因为这份大全除了包含了四书和五经之外,还包含了后世大儒为了解释书和经所写的“传”和“注”。
明代一朝都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所以科举考试也都用朱熹所做的传和注。
所以这一套书其实包含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朱熹为四书所注疏的《朱子集注》,朱熹为《尚书》《诗经》《易经》作的《朱子集传》。
因为朱熹没有为《春秋》和《礼记》作注疏,这两本则用古注疏。
这一套《四书五经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册,不过苏泽翻看了一下,卫学这套缺失了不少。
《四书》和《集注》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经却只剩下了《易经》和《易经集传》。
苏泽回忆起自己的明史知识,缺失的部分可能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这套书就只有易经这一经。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和之前不同,并不要求通五经。
《四书》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学习,《五经》则是选修课程,考生只需要选考一门修的本经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举那样需要选修多门。
也就是说五经等于五门高考的选修科目,只需要选择一门参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门选一门,那自然有热门和冷门科目的。
因为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那就等于这三门考试有官方认可教辅书,所以修这三经的人是最多的。
而《礼记》和《春秋》这两本经,本身就是五经当中字数最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