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只有你一人冲锋,剩余的九人都在后方观望,那你能冲几次呢?下一次你还会继续冲锋吗?”
熊况想到自己军中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他摇头说道:“若是次次就一个人冲锋,那几次之后就不会冲了。”
“是啊,次次都是一個人冲锋,这个人如果不战死,那几次之后他也不会冲锋了,而且我东南计算战功的时候,多是以参谋处对整体作战进行总结,很少会嘉奖到某一个具体的士兵,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时候,带头冲锋的士兵和躲在后面的士兵,是不会有太多的军功差距的。”
熊况连连点头,大都督苏泽取消了很多旧军队陋习,比如让前线军官勘定军功的权力,被转移到战后复盘的参谋手上,这一方面确实减少了前线基层指挥官拉帮结派,争抢军功的情况。
但俞大猷所说的“大锅饭”现象也在发生。
俞大猷说道:“所以要选锋,所谓的选锋,就是将精锐士兵选出来组成先锋营,这个先锋营中的士兵,都是有血勇敢打敢杀的勇士,当所有人都是勇士的时候,大家就会你追我赶的冲锋。”
熊况看过去,只看到在训练的队伍中,有一支装备和战马都明显更好的骑兵队伍从大部队中冲了出来,然后迅速的冲过一条小河,和后面的大部队拉开了差距。
俞大猷说道:“选锋就是要选兵尖子,而选出来的兵尖子一定要给予荣耀和特殊待遇,让这个团队成为整个军队都向往尊敬的队伍,这样才能选出更多的兵尖子。”
“以我这些年打仗的经验,其实真正的战场上决定胜负的时刻,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一场战争中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准备那个时刻,或者战胜之后的追击和战败后的逃跑中。”
“而别看什么规模的战争,最后决定战局的往往也只是很小的一批人打的很局部的一场战争。”
“一支万人的军队,只需要千人甚至几百人的兵尖子打开局面,就能决定最后的战局。”
“十万人层次的战争,最后决定战局的也可能只是一场千人规模的对决。”
“不能将兵尖子留在普通部队中,那会消磨他们的锐气,让整个军队都失去活力。”
“这就是练兵之要义了。”
熊况越听越是佩服,他摸索了这么久,确实不如俞大猷看的透彻。
不过他也同意俞大猷的理论,因为这句话苏泽也说过,在战争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决定一场战局的往往就是最关键的几场战斗,接下来就是“兵败如山倒”或者“乘胜追击”了。
熊况想到当年苏泽亲自练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