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谢晗去冀州调查刺史贺恒的罪行,顺利回京,并未横生枝节,看来这次意外多半是渣皇帝暗中给他使绊子。
仲春已至,可气候尚未回暖,河水寒冷刺骨,他会不会水性?是不是被下游的百姓救走了,尚未来得及赶回去,这才谣传他失踪呢?
每一次,她受了委屈,都是谢晗出面帮她,除了他,这个世上再没有另外一个人会待她这样好。
是因为爱屋及乌,还是因为其他?她无从得知这个问题的回答,心中蓦地浮出一个念头,她要去冀州。
她想听谢晗亲口回答这个问题。
单凭她一己之力,无法达成此事,必须要有音笙和时晔从旁协助。
可他们究竟会不会帮她?
元瑶回到房中,找出妆奁里放着那枚剑穗,玉珠上已经刻好了字,原本等他回来后,便送出去。
她拾起剑穗,揣入怀中贴身放好,径自去了小厨房寻音笙。
逼问之下,音笙只好说出事情经过。
春汛将至,各地都在加固河堤,两日前,冀州征调固堤的民丁与监管小吏起了冲突,谢晗打马路过,询问过原委,将那些百姓安抚了下来。
这时,数支暗箭忽然朝人群中射来,连伤数人,尚在气头上的百姓骤然暴怒,再度与持刀的官吏动起手来。
混乱之中,有好些人被挤下河堤,谢晗亦在其中。
落水的人都被救上岸后,唯独不见谢晗,只寻到一片黑色衣角,留着两个箭孔。
音笙语气带着点哽咽,“元娘子,并非奴婢有意瞒着您,时晔说了,现在告诉您,只会让您为此忧心,不若等寻到家主了,再与您提起此事。”
元瑶没接话,手脚有点儿发虚,撑着灶台边沿静默站了一阵,才道:“我要见时将军,我知道你有办法联系上他。”
她用的是“要见”,而非“想见”。
“音笙,你会帮我的,对不对?”元瑶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
当天黄昏,时晔来了清羽峰,也不再与元瑶说那些客套话了,只告诉她,陛下已经派使者去冀州寻找宣平侯,他亦暗中命令近卫前去冀州,不久便能带回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