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艺考也是高考之外的另一条出路,文化课分数始终没有其他普通院校要求那么高。普遍的认知就是学艺术的并不需要多高深的学识,只要专业上的技术好,人们也并不会苛求他们出口成章。虽然不少明星在有了地位以后又想要把自己包装成文化人,不过学识这种事还是很难骗人,比如某个不知道全国论文网站的毕业生,大家就很容易猜出他的论文品质。
但是,真的是全是这样吗?
据麦秋自己知道的,假如表演系一个班有三十人,其中五个会出名就已经算是相当大的概率了。更多的是这一年一个班只有一两个人出圈,再或者一两个都没有。好多同学们靠着学校里积攒的人脉拍上一两部小制作,然后全体覆灭,连水花都没翻起来。
这是表演系的常态,也是大部分专业的常态,能够在大学读了某一专业并且毕业后也一直做这项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只不过,演员这个职业因为本身的光环特别的引人注目罢了。
也有不少人凭着资本和人脉硬是挤进圈里,那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属于另一个故事了。坦白说,就算是这样,挤进去的也多数都是“查无此人”,度娘百科里经常会写一写吃瓜群众听都没听说过的经历和奖项,不定期地演上一些可能上映都不到一个星期的“电影”……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自个儿高兴一下,周围的人吹捧一下,感觉挺好,也就这样了。
所以真正的成为想象中的明星,其实并没有大家口中说的那么容易,一步登天的人当然有,但是十万里挑一的概率也就差不多了。
——
初试比较简单,刨除一些彻底没有准备的,大家都对自己很有信心。有那种看着颤颤巍巍,一上场光芒万丈的;也有那种雄赳赳气昂昂,上场之后连话都说不明白的;还有那种老油条,干什么都游刃有余的;再有就是有点小名气,上来凹“学霸”、“校花”造型的……最后这种通常都自带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地亮闪闪地围着。
麦秋算是其中的例外,B市冬天那叫一个冷,她不光捂了口罩,还有羽绒服和大围巾,脑袋上戴了帽子,只显出两只眼睛一条缝。
以致于老师见到她的第一句话是:“把脸露出来。”
有点小尴尬的麦秋:“……”
也因为这样,麦秋躲过了学校里面外面满满的人群这种被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