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仲春,王龁、司马梗、张唐、王陵、华摎、王翦六人还朝,进宫述职毕,戎装未卸,一齐策马来到杜邮。
六骑驰入一片葱郁的松林,至一处僻静的所在。
这里有一座孤冢,修建得十分肃穆庄严,周围草坪茂密而齐整,正是武安君的墓冢。
六人将骏马停在距离墓冢十步远的地方,滚鞍下马,各自拿了酒浆,到墓前跪拜浇奠。
“起哥,这些年我们几个都出征在外、忙于战务,你遇上这么大的危难,我们谁也帮不上手。直至今日,我们才回来……”王龁低声道,说完这几句,已然悲不自胜,语塞凝噎。
另五人也同样哀恸难言。六名出生入死、骁勇惯战的豪杰武将,此际只垂着头颈,热泪一滴滴涌出眼眶、落入草丛。
他们与武安君白起并无深厚的私人情谊,但往年无论是跟随白起征战、或是和白起同殿廷议,白起卓越的兵略、高强的武艺、刚毅的品格,他们耳濡目染,皆深感崇敬,他们平昔历练学习,素以白起为榜样,心中将白起尊作师长、奉若神明。
不知过了多久,王翦稍稍抬起脸,双眼瞻仰墓碑,义愤填膺的道:“武安君一生忠义,为大秦建功无数,何以落得如斯下场!”
张唐叹道:“武安君反对宸断、违抗圣旨,触怒了大王。大王欲立君威,遂赐死武安君。”
王翦悲咤道:“我晓得武安君触怒了大王!可武安君之所以一再违逆圣旨,原是为战役利弊、为将士们的生命计虑!大王因一时之怒,罔顾天下形势变迁,执意强攻邯郸,不惜巨耗国力军力,本就是大错之举!武安君进谏劝阻,无非是期盼大王悬崖勒马,大王便是注重颜面、顽固不化,又岂可对武安君狠下杀令!”
华摎跟着道:“大秦震慑四方数十载,武安君功不可没,大王连武安君都杀,可谓忘恩负义!”
王陵低声劝道:“阿翦,阿摎,你俩说话谨慎些,激愤失言恐会惹祸上身。”
华摎眼眶通红,道:“我就是不服!想当年长平之战,二十万赵卒来降,我军不得已杀降,乃是大王、武安君、应侯三人共商裁定的决策,可最后却是武安君一人独自担了骂名,大王只坐享战果!武安君当日说他不在意世人的评议,是,我们武将为国杀伐,即便被敌人诟詈、被后世非议,又有何怨?可君上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