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横贯城市东西的主干道,马路上汽车和自行车川流不息,按路牌指示,市政府就在东边两公里处,西边过了铁道桥是城市的工业区。主干道两侧有好多方方正正五六层高的住宅楼,城里人都管这种楼叫赫鲁晓夫楼。
查看一番,甄珍心中有了初步概念,杏花巷离主街近,位置算是市中心,交通方便,西塔商区人流量大,周围住家也不少,在小巷里面开个小馆子,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至于主营什么,即便八大菜系她都有所涉猎,但毕竟财力和精力有限,只能可一样来,宝库给提了醒,家里有现成的鱼做食材,黑土地出产的大米品质优良,米饭配鱼,绝配。
开个专门做鱼的馆子好像不错。
回家见海鲜市场的旧盆和桶子已经堆放在门口,杏花巷周围有邻居关照,东西不怕丢。这些东西都没坏,接着用就是,甄珍把东西收进屋子,给宝库洗了手脸,放床上睡午觉。
小孩睡觉,身背巨债的大人就算了。
甄珍在楼下研究了一会方方正正的冰柜,回想她来的时代,开馆子的都挖大冰窖,冬天从什刹海取冰,窖藏大半年,留着夏天做冰碗,做冰镇酸梅汤。有时窖口没封好,冰藏不住,夏天就得面临无冰可用的窘境。有了这种冰柜,便利多了。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吧?可惜父亲看不到了。
抬手打开冰柜,见里面冰了一些鲅鱼,一时技痒,同时也得找回做厨师的肌rou记忆,她想做些鲅鱼丸子。
等着鲅鱼解冻的功夫,甄珍将一楼的东西重新规制了一下,测量了尺寸,画了个设计图纸,时间不等人,既然要开店,说干就得干。
前面的餐厅以简单朴素为主,她的着重点在后厨,按照洗、切、入锅的流程,尽量让后厨布置合理,效用最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便利的厨房就是大厨的利器。
画完图纸,见盐水解冻的鲅鱼已经化开,上楼把宝库叫醒,把小孩安置在小板凳上坐好,甄珍在弟弟的见证下开始制作鱼丸。
鲅鱼刺少rou多最适合用来做鱼丸,剖鱼取刺,用勺子刮鱼茸,甄珍的动作干脆利落,一会功夫就刮了半盆鱼茸,入蛋清,不加淀粉,今天她做软浆鱼丸。
像鱼丸这种茸胶菜,口感取决于从茸成胶的过程中吸收水分的量,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