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说南方人心眼多呢,谁也信不着。把钱放在谁那儿都不放心,宁可少挣点儿,也比血本无归强。
这就不得不佩服北方人心大了。要不文强怎么专找北方人呢,特别是东北口音的。拉到一起,都没用几句话,凑够二百条就成。都有这个心,就差个组织的人而已。
总用七股,才凑上了二百条。雪雁姐俩三十五条都算是大股东的。还有一位盛京的大哥,有钱人,一个人就进了六十条。差下的五股凑了一百一十条,最少的一个大姐,三十多岁,才进了十条。
钱凑完了,文强和盛京的王大哥作代表去厂子里进的搬的货。其他人就在厂门口等着,就一个出口,想跑也跑不了。
出来之后,大家伙儿一起把牛仔裤一分,一合计,反正都是北边的人,进了货也都是直接回家。不如一起走,还方便。
人一多,事情反倒就好办了。
七股,八个人,六个地方,买到了五张坐票,雪雁姐俩是最远的,还有一位姓沈的大哥跟他们同一站。
临出发之前,雪雁想着还剩下二十块钱,再带回去也没什么意义,正好咱过电子表的厂子,一块二一块电子表,进了十五块电子表。文强也跟着把剩下的十块钱花了,进了八块。
上车前,一人买点儿吃的,到车上放一块儿,大伙在一起吃吃喝喝,丰盛不说,一起说说笑笑的,还特别热闹。都是不远千里出为进货为了挣钱的,这个时代,经济头脑那都不是盖的。这些个脑子遇到一起,碰撞出的东西,雪雁在一边儿听着,都觉得受益匪浅。
第7章
吃的省钱了,正好,在中州火车站等车的时候,雪雁到站前的批发市场逛街,看行情。看到了毛线,两块钱一斤粗毛线,买了两斤一两,大红色。还送了四根竹子的织针。
这时候的毛线还不是三十年之后成团卖的,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重量也是一两。雪雁买的足足有二十一小捆,用两个塑料袋装着。
这下子有事情做了。等车的时候,就让文强帮着撑线,导成了线团。紧接着就开始起针织毛衣。
没有什么比自己穿着更好的广告了。
现在这个雪雁很瘦,个子又高。腰围才一尺六,牛仔裤最小的尺寸还得一尺八。正好,里面穿着棉裤,套着最小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