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母后会亲自批阅。”正统帝把目光又是挪到了嫡长子的身上。
太子司马贤听着父皇的话,恭敬的应了话。
对于北征一事?
司马贤一直有些反对。可父皇、母后做出了决断。勋贵的支持,一些宗亲的支持。
这让官僚们如何想?
至少,在清流里的风声,那不怎么美好的。
偏偏司马贤站的就是清流的方向。当然,这些清流里的风声,也是拍了太子司马贤的马屁。
这是政治的正确。
司马贤是储君,他是太子,就有大义的名份。
总之,清流里的一些人物一直是皇后揽权,替天子批阅奏本那是不满意的。可有皇帝的支持,皇后的权利一直没被官僚们治衡。
这些失意的人在发现了储君后。
这自然就有许多人自发的团结在了东宫的周围。围绕着东宫,有许多人那是起了从龙之心,攀附之意。
储君是帝后的嫡长子。
至于与东宫太子能争位的?那暂时没有。
或者说,四皇子、五皇子各有缺陷,他们还不够。这等情况下,太子的位置很稳。所以,清流官员也罢,一些落魄的勋贵也罢。
总之,在朝堂上找不到位置的,都想往东宫凑。
清流官员讲一个清誉,太子有大义的名份在,这自然是顺利成章。
倒是勋贵那儿。
打从帝后起了心,要扶持勋贵这一个小圈子后,勋贵跟东宫的关系就是隔核了许多。
奔前程自然奔着最好的去。
帝后给了方便,勋贵们看的明白。
东宫那边儿的支持力度,自然就是小了。
“好了,去忙吧。”
正统帝打发了儿子。
太子司马贤恭身应了话,然后,告退。
待太子离开后。
正统帝对玉荣说道:“东宫的一些人手朕替老三换了。如今看来老三的心思,倒是越发的不与朕一样。唉。”
正统帝叹息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