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来, 交给李知府,“您那里不知道可有准备什么御寒的汤水, 要是老师觉着不错, 我这儿准备的多,就给大家伙儿一块煮了吧。”
李知府哈哈一笑,接过谢令姜递过来的粉末包, 道:“这天气确实寒冷, 你有心了。”
他看着这银装素裹的美景, 却没有和其他的诗人那样, 见到美景就有创作诗词的兴致,而是感慨道:“这冰天雪地的,往年这天气也没这么冷过, 今年明州府百姓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谢令姜也叹口气,附和道:“正是如此,百姓主宰有破陋的茅草屋中。这样寒冷的天气, 若是没有柴火烧,怕是要直接冻死在屋中。幸好您之前就调拨府兵和民壮,每日一起去砍柴晒干,分发给各户人家, 又将一些实在破烂的屋子推倒,由官府借钱给他们,让他们在那里重建了可以避风寒的砖瓦屋。提前做了准备,他们的日子总是能好过一些。”
谢令姜想到前世他们一家在明州府过的日子,她也是因为风寒入体,才早早离了阿耶阿娘而去,心中对于挂怀百姓的李知府更多了几分尊敬,她发誓踏上仕途后,一定以阿耶和老师为榜样,当个爱护百姓的好官。她不求官职有多大,只要能真正为百姓做些什么事情就好。虽千万人,吾往矣。
父亲被贬谪后,虽然家底都没了,但是他们家比起那些真正穷苦到极点的百姓还是好些的,这样子都境况如此艰难,她吃服药都要阿耶阿娘省吃俭用,更何况其他百姓,也只能自生自灭了。
她当年也曾期盼过遇到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知府,只可惜,到她死去的那一天,明州府底层百姓的日子也不过是自己苦熬。
谢令姜看着眉目紧锁,忧心忡忡的李知府,再一次地确信,今生与前世,再不一样!
在到燕京之前,他们途径了邺州府。
李知府在那里表示要将他最得意的学生带出去炫一炫,羡慕死那些之前说闲话的人。在这之前,他先带谢令姜见他的一个多年知己。
“崔九郎,你开门啊,我来找你讨酒喝啦。”
谢令姜听着李知府在一间宅邸门前大声呼喊,默默后退几步,现在假装不认识老师还来不来得及?她认真地思量起来。
门被砰的一声打开,一个面色白皙气质清隽形容貌美的青年人满面怒容,揪着李太白的领子就把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