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换作旁的人,早吓得心惊rou跳、五内俱焚,他却平心静气回答:刑罚用来惩恶,赏赐用以酬功,古今之理。且刑赏乃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一人之刑赏,岂能因陛下喜怒而独专?天子实在受不了此人的顽固,离席站立,他亦紧随而立;天子进入内宫,他竟然久久等候在宫门前,直到太祖最终同意方才罢休。这些事都见诸《宋史》本传,或许有所夸张,意在赞扬他的坦诚忠君之举,比拟先贤名臣,却也多少折射出其自负的心态。当然了,太祖之所以在这方面让着他,是因为察觉他有理,算是秉公办事,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就予以包容。
如果仅此而已,倒还好说,但日子久了,其他的事情也不可避免暴露出来。在古代官场上,当权大臣,谁不想巴结?下属送个礼献个物之类的事自然少不了,本人再利用职务之便捞些好处,也不足为怪。其实,宋太祖早已洞悉人性贪念的弱点,惯用金钱收买人心,石守信一批功臣大将的兵权不就是用钱财赎买回来的吗?对忠心能干的臣下,从不吝惜公帑,纵然他们贪占点便宜,也大可不必追究。
赵普做宰相几年后,一位性格倔强的朝臣雷德骧因不满其专断,就向天子告发丞相家的违法营私活动。彼时,太祖正倚重赵普巩固帝位、整顿秩序,便不予计较,并当着近臣的面指骂雷德骧:鼎铛尚长有耳朵,你难道没听说赵普乃社稷之臣吗?因此不仅不接受控告,反将投诉者贬谪到外地。随后,地方官得到当权者的暗示,又诬告雷某讪上,结果再被削籍流放。由此看来,赵普若仅仅利用权势获利,太祖并不在意,完全可以宽恕。
事情就这样越积越多,连盘踞南方的小朝廷也打起行贿执政的主意。早在开国后几年,像吴越王钱俶不顾唇亡齿寒,紧跟朝廷打击近邻南唐,无非心存侥幸,希望保存国祚。为了打动朝廷,以后又派专人向赵普馈送大批礼金。不料礼物才送抵赵府,恰巧被前来探视的天子撞见,赵普只得惶恐解释收到吴越海货十瓶。太祖故作好奇地说:海货肯定不错。即令打开瞧瞧,结果发现瓶子里都是瓜子金,即状如瓜子的黄金,他顿时紧张起来,连称不知情。太祖看着心腹尴尬的样子,不无敲打、讥讽地说:爱卿受之无妨,这些人以为国家大事都由你们书生做主。此事虽不属主动索贿,但却与国家利益有关联,故太祖心中相当不悦。
赵普当权久了,专断的作风不仅引起一些臣僚的怨言,还时常对天子讲原则,不顾及九五之尊的威严,如此一来二去,皇帝渐渐不耐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