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两方支离破碎的文献记载中,后世大致还是能理出个头绪。细究宋军败绩的原因,固然是实力对比悬殊,西夏军不仅兵力占据优势,其战斗力也十分惊人。当年元昊蓄谋反宋,故昼夜打造兵器、训练士卒,组建了一支重装甲骑兵,号铁鹞子,行动迅捷,冲锋陷阵,无坚不摧;元昊又是一代枭雄,用兵既大胆又老辣,善于集中力量在运动战中歼灭对手。反观宋朝,虽总兵力超过对方,但在漫长的防线上分兵固守,造成兵力分散;全面防御,使得主动权cao于元昊之手,致使处处被动挨打;骑兵数量有限,军队缺乏快速反应和机动性。还要提到的是,此次战役暴露出书生文臣指挥的失误。素昧兵略又无战场经验的范雍指挥无方,临阵便乱了方寸,先是派兵主动远程阻击,接着又撤回防守,全无缜密应对之策,最终将万余部下糊里糊涂送上了死路。
三川口之战后,范雍从吏部侍郎左迁户部侍郎,失去节度使头衔,被调往内地州郡任职,这只能算是对其失职的薄惩,因为主政大臣们也无法在既定的框架下追究其责。
四
刘平和石元孙家人在蒙受无比伤痛之后,因朝廷的抚慰、赠典,也就渐趋平和。两家虽身世背景不同,但子弟们倒是因祸得福,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先说石家的情况。这位石元孙身世非同一般,他乃是本朝开国第一元勋石守信的孙子,当年若非负责开封城防的石守信积极配合,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也不会顺利黄袍加身。因此,本朝创建后石家满门富贵,石守信之子石保吉还做了宋太祖的驸马,官居节度使。真正是一人功成,全家享福。
石元孙年纪不大便因祖父缘故荫补入仕,一出道就是从八品的东头供奉官。到三川口战前,已官居殿前都虞候、鄜延路副都部署,加观察使衔。这次献身疆场,又为家人带来荫福。当朝廷得知他战死后,即追赠其定难军节度使和隆高的太傅名号,并录用其子孙七人为官。
再看刘家的情形,更是不同一般。刘平之弟刘兼济,早年因兄长让位,获得荫补机会,做了低级武官。刘平出事前,他的官衔才是正九品的左侍禁,差遣为前线的笼竿城(位于今宁夏隆德县)守将。因朝廷抚恤乃兄缘故,特授正八品的内殿崇班,升任原州(今甘肃镇原县)知州。临行前,宋仁宗召见并勉励他说:国忧未除,家仇未报,卿不可不尽力啊!他日后历泾原路钤辖、雄州知州兼河北缘边安抚副使等,官至正六品的西上閤门使,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