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渭寨原是唐朝渭州的州城所在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到唐末五代时已日渐荒废。神宗与王安石讨论后,认为建议有价值,因为掌握此地有利于逐步恢复对河陇地区的控制,于是下诏将古渭寨升格为通远军,并任命王韶为长官。
获得更大的职权后,王韶的拓边进度加快。不久,他给宰臣王安石写信汇报成果:新拓疆域1200里,招抚蕃部30万口。还要说,当时协助王韶活动的主要助手乃是几位武臣,包括外戚出身的武将高遵裕。他们通力合作,一边招抚边族,一边修筑城寨,不时还要迎击对手的各种挑战。
在同年七月间,王韶率军继续向西推进,在今天甘肃渭源县等地修筑堡寨,构建防御体系,并出兵征服了周边对抗的部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他高超的用兵胆略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展示。
史书留下的记录是,王韶领兵从渭源堡开赴抹邦山时,当地部族凭借山区有利地形武力抗拒。这座抹邦山就是今天的漫坝山,位于甘肃临洮县与渭源县之间,是渭河源头清源河与洮河支流抹邦河的分水岭。面对不利的地形状况,众将都要求在开阔地带布阵迎敌,王韶分析了形势,却放弃了这种惯常的战法。他对部下说:大军远道而来,应速战速决,否则若对方据险不出,则我军势必因缺乏给养而难以持久。危险地势固然对我军不利,但如能借此吸引对手出动,激发士气,倒可变被动为主动。不用说,这样的作战方案具有很大的风险,需要非凡的勇气与精确的指挥,王韶就是王韶,他早已胸有成竹。于是,他号令上下破釜沉舟,然后率军一路急行军,快速翻越崎岖的山岭,突然在对手脚下列开军阵。随之,他传令全军:我军已置于死地,敢言退者斩!果然,对方纷纷冲出制高点袭来,试图借地形优势打垮宋军,双方遂展开激烈的对决厮杀。当宋军士卒几乎抵挡不住时,王韶立即披盔戴甲,上马率后备队从侧翼发起猛攻,对手猝不及防,被打得四散溃逃,王韶大获全胜,一时洮河以西为之大震。
当年,以今天甘肃临夏市为中心的吐蕃部相当强大,其大首领名唤木征,周边诸部多奉其为盟主。木征闻听宋军获胜,哪里肯服,旋即召集兵马,东渡洮河赶来声援,原来溃败的部落也会集于抹邦山中,打算联手反攻。面对如此严峻形势,王韶不仅没有畏惧,反倒认为机会难得。于是,他命令猛将景思立率领所部在山下大张旗鼓,吸引对方注意,而他则率领其余将士迅速从偏路奔袭武胜(今甘肃临洮县),一路势如破竹直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