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送达京师后,朝廷赐给瞎乐包约之名,以与其弟包顺的名字相联,同时赐予这位首领与其他大小降将不同官爵,至于赏赐的金帛财物自不用说。不久,朝廷宣布将武胜改为镇洮军,任命高遵裕为守将。
武胜之役结束几个月后,中央又将镇洮军改为熙州,又以此为中心成立包括河州(今甘肃临夏市)、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岷州(今甘肃岷县)及通远军(今甘肃陇西县)等地在内的熙河路,任命王韶为熙河路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熙州知州,并特赐予龙图阁待制的加衔,全权负责开拓西部边疆事务。要说新设立的熙河路行政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朝廷直接掌握的只有分散于关隘要道上的一些城寨,广大山区和草原仍由归顺的部族首领实际统治,而河州及洮州等地,名义上虽属熙河路管辖,其实还远没有进入官方的有效控制之下。
翌年(1073)二月中,王韶指挥军队先攻破香子城(今甘肃和政县),再一度攻占河州城,迫使木征出逃,抛下妻室做了俘虏。不久,王经略使班师,暂时放弃河州,但香子城等地却已成为西进的桥头堡。
西陲不断取得的重大战绩,令庙堂上下欢欣鼓舞,群臣入朝庆贺,天子为之振奋。神宗高兴地对王安石说:若不是你在朝中主谋,哪里会有如此斩获?
香子城战后,王韶与部下将士都获得重赏,其中受到奖赏的有功军人就有三千之多,而王韶本人除了获赏3000匹绢外,还越级升迁为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这自然都属于名义上的官衔,他的实际职务依旧是熙河路的最高长官。难得的是,天子还与王安石达成共识,确保王经略使作为熙河统帅的权威不受他人制约,包括亲信宦官李宪也须服从调遣。为了增强熙河路的兵力,还下令将原属秦凤路百分之六十的军队划归王韶麾下,包括近三万名士兵和三千数百匹战马,其中多半军人都是战斗力极强的西北土兵。
河州再捷
自第一次河州战火消散后,朝廷收复了唐末以来丧失的河陇许多地区,并在此重建了统治秩序。凭借在西陲赢得的威名和增强的军力,王韶从此行动更为主动大胆,在积极实施进一步西进计划的过程中,恩威并施,所向披靡。接下来的目标,该轮到了河州要地。
时隔两个月后,王韶派军攻占香子城西北的踏白城要塞(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又大败当地部族势力。有意思的是,本次前线的指挥官王宁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