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石块、木棍、铁棒、火、水,以及杀人组织的存在形式。显然,发生在耶德瓦布内的事情促使我们必须将一般意义上的犹太大屠杀视为一个复杂的、异质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其解释为一个体系,它根据一个早有预谋的(尽管不断演变的)计划运作。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视其为一个个分离事件的相互镶嵌,由地方决策人即兴发挥,在自然行为中运行,以天知道是什么的动机为基础,且当时所有在案发现场的人都参与其中。这种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这起大屠杀的追责,以及计算犹太人存活概率的结果。
* * *
注释
1.亨利克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 ,18461916),波兰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作品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流畅,深受群众欢迎,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其描述17世纪战争的历史小说三部曲为《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
2.赫梅利尼茨基(Khmielnicki,15951657),乌克兰哥萨克首领,16481654年反抗波兰统治的乌克兰民族起义领袖。显克维奇在他的小说《火与剑》中,把赫梅利尼茨基塑造成了一个jian诈不羁、倔强狂妄、野心勃勃、仇内媚外的混世魔王。
人们记得什么?
现代希伯来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阿哈龙bull;阿佩菲尔德(Aharon Appelfeld)在1996年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个在切尔诺维兹(ovitz)附近的村庄,他曾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前八年半,直到1941年6月离开。一个八岁半的孩子记得什么?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但神奇的是,这个lsquo;几乎什么都不记得的想法多年来一直为我提供着养分。离开家后时间一天都没有过去。在我移居的国家以色列,我写了30本书,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我童年时生活的村庄,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地方。lsquo;几乎什么都不记得就是我不断汲取养分的源头,它似乎永远不会干涸。因此,55年后,当阿佩菲尔德重返故里,乡间景色之优美及其带来的奇怪的熟悉感又一次唤起了他心中的幸福和无忧无虑的快乐。谁能想象,在某个周六,我们的安息日,这个村庄的62条生命,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会在干草叉和厨刀下丧生?而我,因为我当时在一间里屋,才得以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