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和交通运输得以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
表明: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35%,意
大利32%,英国14%,美国21%,西德9%。由此不难看出,西方经济发展
同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和油价波动紧密相关。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从8月1日到8月7
日,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每桶价格从2154美元上涨
到28.31美元;在欧洲现货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从20.5美元升至
28.65美元;中东迪拜原油每桶价格从18.10美元上涨到25.70美元。一周
之内,每桶石油价格上涨了6至8美元,这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到8月21
日这3种油价分别上涨到29.09美元、29.10美元和26.35美元。到10月10
日,北海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突破40美元大关。
美国一些报刊曾就此发表评论说;海湾危机使美国成了石油的人质。
如果战争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自由女神手中的火
炬会变得暗淡无光,美国这个安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两亿辆汽车)会因
没油而放慢速度,头号经济大国在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之后将可能被拖入衰
退的滦渊。
美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的后期,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正在逐步激
化,经受不住大的冲击。
1989年美国个人消费需求已失去强劲增长的势头。
1988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3.6%;1989年仅增长1.9
%;1990年情况更差,一季度只增长0.2%,二季度下降0.1%,国内固定
资本投资情况与此相似。
美国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据美国石油协会公布的数字,1989年,美国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