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利益,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正如美联社一个记者所讲的:这个队伍从一
开始就像一个蹩脚的杂技团,几乎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步调从来没
有一致过。只有英国和美国是个例外。
先说说原来的超级大国苏联吧。冷战缓和以后,美苏两位巨人握手
言和。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苏联就扮演了国际道义的捍卫者的角
色,投票赞成了联合国关于谴责伊拉克的所有的决议。然而,也同样是从危
机一开始,苏联就与美国保持着一定距离。8 月3 日,当美苏两国外长在莫
斯科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同对,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就
呼吁美国保持克制,并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的炮舰外交政策。在这以后,苏联
又宣布不参加海湾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并增加了与伊拉克的接触,重申了
关于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老主张。
9 月9 日,戈尔巴乔夫与布什在赫尔辛基举行了紧急会晤,就中东局势
进行了磋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
府,然而,却依然没有缩小在是否最终以武力解决海湾问题上的分歧。在当
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表示希望苏联向海湾派遣军队,而戈尔巴乔夫却认
为,如果采用军事手段,必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11 月29 日,虽然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支持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
但在此期间和在此之后,苏联却仍在幕后紧张活动,竭力希望拟定一个解决
海湾危机的阿拉伯方案。同时还宣布,苏联军队不参加针对伊拉克的军
事行动。许多观察家和评论家认为,苏联不赞成军事解决海湾危机的主要原
因有两条:一是鉴于它和伊拉克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二是担心海湾战
火烧到它的南大门口,在那一带加盟共和国众多的穆斯林居民中引起sao乱。
法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