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中标。由美国、加拿大组成的10 多支灭火队在海湾停战后不久就投入了
工作。他们先拣小火灭,一个队几天就可扑灭一口油井的大火。他们已先后
灭了320 多口油井的大火。
中国人对扑灭油井大火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早在1991 年的3 月中旬,
科威特内阁大臣访问北京,要求中国提供帮助,欢迎中国政府派出灭火队。
不久,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经过安排,派出7 名灭火专家于3 月22 日离开
北京赴科威特现场考察,摸清火情。先是在科方人员陪同下赴甘布尔大
油田考察火情。年已六旬的专家组长孙振纯逼近火场,离火源只有15 米左
右,作抵近侦察。接着专家组先后在科考察了270 多口油井的火势,并提出
周详可行的灭火方案。灭火是一项十分危险和艰苦的工作,熊熊火柱顶天立
地,滚滚浓烟铺天盖地,高温气浪直扑百丈之外。
如何灭火,各国专家都有自己的招数。中国专家是采取传统的灭火方法,
先挖排油沟,缩小油湖面积,再用沙子铺路,使灭火器械能接近火源,在实
战中,情况变化多端。自9 月4 日开始,中国灭火队经5 天搏斗,终在9 月
8 日成功地扑灭了第一口油井大火。首战告捷!接着,中国队员们又扑灭了
甘布尔42 号油井大火。这个喷油达2.5 万吨的巨型井,油湖面积几万平方米,
井口8 处外喷火舌。灭火队员们戴着防毒面具作业。其风险之大是难以想象
的。几经反复,历时15 天才将大火扑灭。
科威特的重建工作,在国际社会的多方支持下,取得了迅速进展。到1991
年底,日产原油不断增加,创150 万桶纪录,而海湾战争前为180 万桶。中
国人在科威特的重建工作中,为促进两国的友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海湾战争虽然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但是战争的结果不仅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