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 克的美
国NIDO 奶粉,不到4 个伊第,普通收入的人家都买得起。另外,距巴格达不
远,伊拉克还有自己的儿童奶粉厂,其设备与生产能力都是第一流的。但自
国际禁运以来,外国商品不能进口,巴格达附近的伊拉克儿童奶粉厂也被美
国飞机炸毁。在国营商店里,偶尔出售数量不多的奶粉,仅仅供应一周岁以
下的儿童。各种配给品只能满足一般家庭需要的1/3 ,而在国营商店外的黑
市上,一听1800 克的奶粉要价60 伊第,相当于中小学教师半个月的工资。
由于配给量不足,一般人家的口粮还需到黑市上购买。这样,又有多少人能
买得起那么贵的奶粉呢?难怪许多调查报告都证实,伊拉克大约有30 万6
岁以下的儿童营养不良,占全国同龄儿童的1/10 ;有30 %的孕妇和哺乳期的
妇女极需补充营养。
据医务界一位官员说,目前伊拉克各医院普遍缺少儿童疫苗及治疗哮
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与癌的药物。另外,像药棉等极普通的医疗用品,
也由于禁运而异常缺乏。他看到的一份材料说,仅安巴尔省,几个月以来,
由于缺少妇女妊娠期间常用的镇静剂、荷尔蒙及麻醉剂,竟有228 名孕妇小
产!
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拥有较先进的供水排污系统和处理污水的设备。
巴格达人均日供水量达450 立升。海湾战争期间,供水及排污系统遭到严重
破坏,供水严重不足,河水卫生质量下降,霍乱、痢疾、肠炎等传染病发病
率急速增加。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抢修,巴格达的人均日供水量也仅及战前的
1/4 。其他地区,特别是南方各省,得不到政府供水系统的供水,只能饮用天
然水,因此,痢疾的发病率较战前同期高出四五倍。
战争带来的后遗症是多方面的,社会治安也成了人们非常头痛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