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活动,以确保夺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全面胜利。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场空间空前扩大,必须突出前后一体 的战役指导思想,在战役组织上把谋划后勤保障作为谋划全局的物质基 础 高新技术在战场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扩展了兵力兵器作战的性能,战 争充分呈现大纵深、高立体的特点。随着高技术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 高,使得作战空间向远近交叉的大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 打击。问时,由于武装装备的分布高度拉大,使作战空间向高低结合的高立
体发展,空地海天一体比成为战役作战的基本样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 首的多国部队就十分重视对伊军实施 空地一体、海空一体作战,高 立体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正是因远程武器装备的增多,部队机动速度的加 快,使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和立体空间大大增加,战役力量编成高度合成化, 战役以各种不同方式在不同地点和领域同时展开,敌对双方形成多层次交 叉、全纵深交融、诸方位争夺的战役空间新格局,战场已无前后方界限之分。 适应这一特点,合成军指挥员在战役指导上必须强化前后一体的思想,在战 役组织上对后勤保障倾注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确立前后一体的战役指导思想,为后勤保障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古今中外的战例说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无论是 优势还是劣势,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勤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 代早就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经验总结。昔日拿破仑败北于莫斯科, 与其30万军队饥肠辘辘,衣衫褴褛有着直接关系;沙漠之狐隆美尔面对 北非战场补给严重不足而一筹莫展,终于败在蒙哥马利手下。高技术战争的 胜负之争,更是取决于后勤保障的好差。海湾战争中,美军为确保胜利,交 战之前就动用军用和租用国内外大量的商用运输机、运输船及其众多的火车 皮和运输车,完成了50万兵力、800万吨物资的远程输送,先期做好了一切 后勤保障准备。战争打响之后,美军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用长达38天的时 间实施战略空袭,其根本目的也就在于首先摧毁伊拉克的国家经济潜力、工 业生产基地、军队后勤基地、交通运输道路和后勤设施等赖以支持战争的保 障潜力,切断供血源泉,使伊军不战自溃。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证明,强有力 的后勤保障是高技术条件下保证部队持久作战的生命线,是影响战争进程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随着后勤在现代战争中地位作用的不断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