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没有任何一个政策是对这个蛮荒之地进行耕耘与经营,直到明朝末年,闽南海盗横行,外国商船闯进这个原本只有自己的国度,他们向中国大块版图敲门,却不得其门而入,因此转到这岛上生根——即荷兰人。
后来明末因种种缘由施行海禁,导至上百万沿海百姓无法生存,有的逃离到台湾,有的则乾脆做了海盗。
但,虽然他们称之为海盗,其实很大部份是与外国船只做生意,进口些番品《香料》并出口丝绸、鹿皮,《严格说来是占据台湾岛,强迫土着大量捕杀鹿只易物》。然而因为本身不受朝廷保护《反而要被剿灭》,与外国商船交易又有可能受到欺诈抢劫,为了自保便自购军备,因此渐渐也发展成气遇弱则抢,遇强则商”的模式。
在这里大费周章的说明当时情况,其实是要介绍一个以此背景活跃於当世的历史人物——“郑一官”。
郑一官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对於二官”这个名字,有的说是小名,有的说是他在日本生活的化名。《这部小说以他为主有大量的虚构情节,为免产生争议便特别以偏名称之。》对於郑芝龙,越是翻阅他的相阅史料越是教人着迷,光想着,他以一介平民,最后竟然拥有几百艘船只、称霸闽南安海,连过往船只都得向他缴交保护费,外国商船更为了能平安行走,还偷偷悬挂他的旌旗;朝廷方面剿不了他,只好变相招抚,授宫位,令其剿灭同道,更有甚者还请他上岸剿山贼,基於以上种种,怎能不拿他写一写呢?(笑)
当然,有了这个目标和方向,再来就是一段水深火热的查证工作。为了能更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事件、风情及地名,翻了许多书籍,也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其中却让我发现了一个离奇的事件。
话说这部下笔约在两年前,在近完成时,因缘际会查考到一部小说岔口湾第一世家之一:船王郑芝龙》《实学社出版/秦就着》,发现里头竟写着,钟斌之子为钟凌秀,这令我当场瞪大眼,因为在初设大纲时,我虚构了钟凌秀这个人物,而为了塑造一个冲突背景,便挑了跟他气同姓”的钟斌做他父亲,也就是说,在设定钟凌秀这个人物时,根本没想到会有一部历史小说真的写钟斌有个儿子,而且还叫钟凌秀!是不是很诡异呢?
不过当我查考另一部作品《开启台湾第一人:郑芝龙》(果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