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找到灵感。
他对助手说:“我们回去。”詹波在八点钟就接到局里通知,古印的鉴定定在文物局。他想晚些时间过去。詹波很清楚那些专家的办事风格,他们都是文物界的名人或者教授,一,他们不会轻易下结论,二,他们会对那张古印的印记,引经论典。说白了,大家在没有实物的情况,肯定有分歧。一旦出现分歧,就很难统一。学究都有固执己见的怪僻。
文物局会议室,弥漫着烟草味。在长方形的会议桌前,坐着几位儒雅的专家。有的正论证古印的真实性,还有正在灯光下的翻阅着书籍,有清代的《诚敬夫人庙碑铭》,清末的《冼夫人全集》;《冼夫人年表》,《冼夫人研究》,《冼夫人史迹寻踪》,《冼夫人考见》。还有各种的资料,不一而足。看来,这几个小时他们并不轻松。在外圈坐着的可能是专家带来的助手,他们显得年轻而有活力,眼神也锐利,不似专家那样疲惫。
詹波和助手在门口附近刚要坐下来,刑侦局的王局长摆着手,招呼他说:“詹处长,你别躲在角落里。”詹波只得走过去,他把身边蹙着眉头的文物局长介绍给他:“这是刘局长。”
詹波欠身和刘局长握握手:“我有事耽搁了。”他为晚来搪塞了一句。他悄声问王局长:“局长,进展如何?”
王局长望着刘局长一笑:“这还要看专家的。”
刘局长显得有些尴尬,他说:“我这是临时抱佛脚,把专家们召集来,他们可算是研究冼太夫人的专家学者。问题时就这么一张印有古印印记的白纸,谁能断定他就是冼太夫人的?毕竟,冼太夫人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
“我有一个不太现实的想法,如果我们在正史里查不到,我们不如另辟新径,从野史中寻找突破口。”一位年轻的学者从后排站起来说。
一位学究马上反驳道:“这是考证,不是编故事!”年轻学者的话,引起专家的们的嘲笑。年轻学者脸一红,他坐在来仍然坚持说:“我不认为正史里的东西都是可信的!我倒以为历史上的有些传说、传奇,可以帮我们佐证一些实事。”
那个学究继续反驳道:“同志,我们这不是在写小说,我们是在协助刑警考证一枚古印!写传奇,我也会。”
年轻学者面对嘲笑和质疑,他继续说:“毕竟,古印的印记,提供给我们了可供参考的信息。从符号学的角度,这枚古印有它美学价值和意义,我看到了它的艺术张力。我们不能泥执于一种僵化考证。”他激动地再次起身,走到会议桌前,拿起那张带有古印印记的纸,说:“看这枚印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