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很想写一个伴君如伴虎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系到明初的「靖难」,事情要从朱元璋开始说起。明朝洪武三十年,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朱元璋必须另立太子以继皇位。然而,当时最适当的人选是四皇子燕王朱棣,但因二皇子、三皇子仍在,考虑到他们的反应,此想法便被众臣推翻,朱元璋立了嫡孙朱允炆;。而后洪武逝世,朱允炆;继位,即为明惠帝,改元建文。
朱允炆;登基之后,考虑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拥重兵,多不法」等因素,便参酌了大臣齐秦—;—;莫非用唱的进谏?和黄子澄等人的意见,进行削夺诸藩的动作。当然,此举定引来诸藩不满,尤其是燕王朱棣,他对其侄之登基早就心生下满,故以「清君侧、靖内难」为名,于建文元年七月在北平誓师讨逆。这一仗一打就是四年,直到建文四年攻入南京,明史记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建文)不知所踪」。朱棣攻陷京城后,于是年六月即位,定隔年为永乐元年,是为明成祖。这一整串故事,史称「靖难之变」。
不把这一段写在楔子里,是因为「靖难」一役,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国中课本里就有提到了,只是也许有些人忘了,或印象不深,因此只在前言稍提,若没看到前言也没关系,应无损本故事的完整。
而「靖难」最妙的,是建文失踪之谜。到底他真的被烧死在宫里,还是窜逃海外、云游四海……各家众说纷纭,此也为历史上一个无解的难题。历史最有趣的,就在于想象无穷,尤其是这种记载不明的空白处,因此,笔者借着这段历史,以自己的异想填了空,或许有引据失当之处,请读者多多包涵。
第一章
明,永乐元年。
距离武昌数十里之遥,有一专供过往行旅歇脚的大集村,名为南山坞。
时至夏秋之交,气候又潮又热,街上人们挥汗如雨,行色匆匆地想避过这一阵烈阳灸烤,即使已近黄昏,热度却不稍减。忽尔,一声娇笑声从某铺子里传来,即使行经的路人被晒瞇;了眼,亦不由得脚步稍停,往声音来处望去。
那是一家饼铺,铺门上的匾额,龙飞凤舞地题着「凤鸣号」三个漆金大字。由门口望进铺内,一抹红色的身影穿梭于客人之中,介绍着各式糕饼,语气里有着毫不掩师的自得。
「这一式饼名为『一枝春』,入口梅香四溢,甜而不腻,吃了保证你下回还会再来买;这一式是绿豆糕,味道醇厚又不沾齿,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