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乾!”语气中不无赞赏之意。
高丽国主李宗华是个弱冠少年,国中大权皆在身为摄政王的王叔李定乾之手。当年高丽上表请改国主名为“李宗华”之时,她心中就觉得有些好笑:这李定乾,明明大权在手,却作出这副姿态来——改别人的名字以示忠心,真当大华无人了!以他的野心,会忍到这个最佳时刻来发作,确也有他的不凡之处。况且借口找得漂亮,竟是让人一时间挑不出茬来。
依着情况再往下推断,“百济的国力较弱,不过新罗与之唇齿相依,早已结盟,为免唇亡齿寒之虑,新罗只能出兵相助。于是,一名小小的无行士兵,就这样引起了三国混战?还弄得我们尴尬万分?是也不是?”
她最后几句的语气中带着微讽,姚鉴知道恩师此番是真的着恼了,也只能点头称是。
“那调动大李将军,是三韩的情况已经无法控制了么?”高丽、新罗、百济三国皆是由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部逐渐相融发展而来,算是源出同宗,故也总称为“三韩”。
“我们在三韩的驻军,本就只是表示宗主国之意,也让他们三国间有个牵制,但是真的打起来的话,人数既少,又是分散,要平息三韩的局面,也只能另行派兵了。要调大李将军,是因他在周边各国都威名极盛,三国中任意哪个要是不服,在与我们动手之前,也不能不好好掂量掂量,如此一来,就存了个不战而定的可能。”
润之沉吟着点头,算是清楚了朝廷的想法,同时在脑中理清到目前为止所了解了的情况。
罂粟谷动,是想要吸引我朝的部分兵力。
三韩乱,是要我们派兵,且将有德望的将领派去平息乱事,最有可能的,就是驻守北疆的李戍将军。
如果我们抽走大李将军,那么下一个动手的是不是北丹了?将朝廷的注意力、大部分的边兵和战将引到北方,然后由西疆直入中原?或者,西疆先动,最后由北丹入侵中原?
头隐隐有些作痛,这种敌暗我明的情形,最是被动。
毕竟有些日子不在朝中了,说不定还漏了许多如东方三国般的重要消息,所以还不能骤下判断。
姚镜如这个人,擅长处理细务,国内政事尽数交他无妨,但他着实不擅交际,外交上头就差得远了,这件事细想起来,是可以以外交手法解决的,何至于调动大李将军?
只是,脑中迅速地滤过了一遍之后,润之终于注意到,如今朝中的诸臣里,还真没有擅长外交的人才,姚鉴虽接了她左相之位,但朝中还是空了个重要的方面无人支撑。
“恩师?”姚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