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意那种小事,对付这种人就要有合适的诱饵啊,嗯你最合适了。不过,这是小烨你第一次执行这种任务吧?很紧张的样子
胡说那种罪有应得的家伙我才不会犹豫!
不过,第一次啊,小烨的第一次就这样给了那个猥亵的大叔了哎
听着女孩发出的声音,约翰感到无比的挫败分明是一个变声期的男孩意识逐渐模糊起来。
最后,那临近死亡的大脑中最后一个想法是:全能的主啊,我即将面临您公正的审判,但是,请不要给我冠以同性恋(注二)的罪名
注一:洛丽塔(lolita),弗拉基米尔那博科夫于1955年出版的小说,描写中年人和一个十二岁女童的病态恋爱故事。后来洛丽塔、萝莉、loli都被代指为能够引起成年人不正常遐想的发育中少女,并广泛的流传开来(特别是在亚洲)。
注二:同性恋,在基督教认为这种行为是罪恶和不洁的,应当判以重罪。新旧约圣经中都有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yuhuo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罗马书一章二十六二十七节。
作品相关
历史背景(非必看) [本章字数:2472 最新更新时间:20070410 21:42:36.0]
二十世纪初,人类在探索广袤博大的宏观宇宙同时,将探索的目光注视到极微观的世界,量子物理和她羞涩而隐秘的面纱在一些天才的科学家面前首次展露出来。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薛定谔、霍金 百年一遇的精英怪才们在之后的100年中始终没有停下争论和探索的脚步。
随着量子领域的不断开拓,人们却越来越感到愈加迷茫和疑惑,波粒二象性、坍缩理论、波函数围绕着量子中的无规则和随机性,人们开始迷茫。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在观测之前,量子处于一种多状态的叠加。而薛定谔猫悖论和上帝不掷色子的名言一直缭绕在象牙塔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更加惊世骇俗的量子自杀和量子永生理论将几乎将科学家的理智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构成我们世界万物的微观粒子是不确定的,那么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确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