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风霜雨雪、炎热酷暑,始终热情地伸出双臂,召唤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对每一张渴望求知的脸喋喋不休,吟唸他的教诲。每次读着他的作品,总觉得他就在跟前,严厉而亲切地教导,我便感到自己十分不足,感到他在紧紧摧逼,而眼前的处境更让我焦急万分。
“落取”对一个有志青年的打击是一生都抹不掉的。当然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如果平等竞争,大家毫无怨言,要怨,也只能怨自己。而那种以所谓“政治条件”为前提的选取法,太伤人心了。人为地把青年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且是根据某些人的主观臆断,这太不公平了。这样的社会怎么还有进步的希望?那些被扼杀在土壤里的幼苗,比起被摧残的花朵,更加可怜兮兮,他们甚至连一个成长的机会都没有。
五、在期望中遭“开除”
严寒的冬天过去了,安慰人心的春光曾歪歪扭扭地落在窗前的屋顶上,几只麻雀在阳光照不到的屋檐下钻进飞出,吱吱地叫着,墙头的小草还没有从冷凛的哆嗦中伸直腰来,转眼又到了秋风萧瑟的天气,才几时它又要枯黄。阳光也不知何时又跑到南边的墙上。那些麻雀再不能在阴凉里喜耍了。1958年我经历过的就跟季节的变化一样,只是滔滔的孟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度过,那灿烂的阳光已一去不复返。
“一向驶顺风船的不一定是好船夫,遇过风暴的才是真正的舵手。”我在“落取通知书”上写下这一句。
我开始想,“落取”也可以成为我一生奋斗的动力。经过这样一次挫折,我更懂得生活的意义。平平淡淡最终要感到乏味,不知人生还有苦痛的时候,这种人也就不知道怎样珍惜生活了。经过这样一次挫折,我将更坚定不移去追求生活中的目标,知道成功是没有止境的。在我们国家,也许上大学与不上大学处于同等地位,重要的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如何。我相信自己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能很好发挥作用,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一旦让我再走进校门,我更会以十倍的疯狂爱惜和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当时报上不断在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各地纷纷刮起一阵阵浮夸风,抛出一个个“高产卫星”,一天一个惊人的“奇迹”出现。作为热血青年,我深信不疑,再一次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动不已。我开始从颓唐中恢复起信心,我从来不想落伍,认为关键还在于争取表现,干出一点成绩来,到水库工地去劳动,或搞一块试验田。如果能在试验田上同样抛出一颗丰产“卫星”,人们不知道将怎样叫我做总结报告,说不定组织上也会重视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