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没有人买东西一样冷清。学生可以提出疑问,请求解答,也可以表示疑议,就象顾客有权对商品进行比较挑剔。那种教师说一不二的家长式教学作风,往往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教师只能象蜡烛一样永远是消耗自己,不想再去增添原料,不愿更新改造自己的思路。如果学生敢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来为难教师,应该高兴有一位敢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即使是故意捣乱,也可以引到正路来,这样的学生最有希望买你的“东西”。问题是敢于提问的学生太少,或根本不会问,不知如何问。因此要强调学生课外预习,把难疑问题记下来。要是学生能问倒老师,说明班上学生肯动脑筋,教师不要怕出丑。如此才能促使教师自强不息,更新知识。要有一种担心学生反驳的“危机感”,才能推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来。学生老是沉默,或回答“明白了”,不见得是好事。在知识大道上,遇到平坦的路段,应放心让学生自己走,鼓励他们大胆朝前闯,不要老牵着手,甚至抱着走,只在遇到十字路口,才给予启发和指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自己从观察、分析、比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竞争”,教育才有希望。
我的发言获得众人的喝采,讲稿后来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标题在《螺城教育》刊物上发表过。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成就感。许多人看教师的好坏,总喜欢以他获得多少荣誉,得过什么奖项,培养的学生有多出色等方面来衡量。其实,了解内情的人知道,那些表面的东西不可靠。教师的真正本事就应该体现在他的日常课堂教学艺术上。
1986年开始评定教师职称,以后将按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成果来决定工资的高低,而不是单纯看“文凭”。这对我有利。可第一次评定基本上还是按原有的工资等级高低来套职称级别。工资高的自然评为“高级”,工资低的教学水平再高,也甭想评上“高级”。明显有“黑猫”,“白猫”之分,而不是看它能否“逮老鼠”。我没有“大专”文凭,本来工资就低,要想评为“中学一级教师”都有困难。虽然对照条件我已完全符合,可是一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成绩,无法用秆称出几斤几两,也无法用尺量出几丈几寸,全看领导对你的印象和你在学校中的地位,可以说你成绩大,也可以说别人比你强。那时又有一位刚调入的领导,才走出校门不久,也想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可名额是有限的,我又遇上“对手”了。学校初评时我没有排上队。后来是那位领导工作年限太短不符合条件,被上面刷掉了。大概一个人的“成绩”可以吹,从个人简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