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实际上互相冲突,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排斥性。
仙女和巨头们进行了广泛的较量,在放弃了不少项目之后,终于达成了十多份协议,总涉及金额达到了一万多亿元。从5月中旬开始,到了9月份结束为止,在前后4个多月的时间里,国际能源界剧烈变动,多家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手,数十家产业子公司转手,签订了上百份股份转让协议,涉及人民币金额超过了两万五千亿元,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这些钱要从一家公司转入另一家公司,将使得一些公司不复存在,一些公司变得皮实,一些公司更加强大,还有一些公司从小到大的成长起来……其中几家出资额比较多的公司占到了总涉及金额的80%以上,成为战后乃至经济危机后全球投资市场的一大看点。
经济危机后能源界的第一个收购协议,是由仙女首先完成的,对象为国内一家大型国际能源公司,这家公司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双重影响,再加上前期的投资失败,已经严重的资不抵债,处境非常艰难。仙女对她的非能源项目不感兴趣,却把手伸向了她的两个能源子公司,由于竞争对手比较少(主要为国内),“总不能便宜国际巨头”,结果在官方的“支持”下,仙女以2500亿分批收购过来,并组成了仙女能源的第一批班底,这还不够,按照“要想跟国际巨头抗争,首先要把国内公司给摆平了”的逻辑思维,加上国内对手比较少,尤其是政府的“有意”协助,第二个收购项目,另一家国内巨头地一个价值1000亿的子公司也送给了仙女,不大不小,仙女已经拥有了三千多亿元的产业了。这些产业,放在经济危机以前,至少价值9000亿元,至此,仙女已经成为一家“颇具影响”的能源公司了,随后,她又在印度斯坦能源公司手中接下了1500亿元的子公司产业。单单这四笔收购合同,即使是这5000亿元的产业,仙女已经不小了,已经够强大了,不仅企业规模庞大,更和两个国家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对权力部门的影响,加速了她在全世界的扩张能力!8月中旬,仙女在南美如愿抢得了两份收购协议,在南方最大的国家加强了影响力,2500亿元的分公司,就是惹人眼红的见证;随后,又在非洲谈妥了三份协议,总涉及金额高达3700亿,最后,又在9月份把在战火中松懈下来的东南亚国际公司控制下的一家800亿(战后)子公司抢到了手。
前后出手十次,收购金额一万两千亿,谈判对手涉及世界各大洲的大型公司,产业分布遍及俄罗斯、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南美的众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家世界级大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