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国家的兴奋,中国政府则显得非常尴尬,多年来,“中国出口”的军工电子产品,在技术上已经与采购的不少产品相当了,尤其是近两年的大部分采购已经整体上落后于那些出口产品,遭到了大量人士和国际社会的批评,那么,现在或者说以后,他们又该如何处理“平衡采购事件”呢?
多年来,对手们手段尽出,对胡氏家族展开层层施压,压缩这个风云家族的社会地位和产业市场空间,而她总是默默的承受下来。然而,“七年积聚,一朝勃发”,终于,反击开始了,不声不响的向对手们做出了“阴谋”式的反击!对胡氏家族来说,他们接受了军方的采购额,任其压缩应有的份额,只要还能维持下去,只要出口还能继续,这次只不过是向人们展现他们的悲壮而已!胡氏不断的向军方让步,想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听任他们压缩采购份额,从占有全国的70%,下降到24%,七年的连续下滑,不足四分之一的份额,可他们依然是中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为中国军工技术的成长做出不可替代贡献、并为东南亚战争立下卓越功勋的国际电子巨头;迄今为止,中国最先进的战机依然采用他们的产品,依然代表着国内的军工电子水平……当然,说军方舍弃了东林也是不合适的,自毁长城是谁都不会做的!
对于军方的这种奇怪作为,也就是所谓的平衡采购,随着形势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新云龙银行团的得势和她与胡氏的激烈竞争,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是某些人士的刻意压制与纵容,怀疑这种做法的责任性!在国内,一直有反对的声音,社会各界也一直对此提出尖锐地批评,暗流早已涌动,而孟买展览会更是把这种批评推向了高潮,所有的矛头直指政府高层尤其是军方高层。先前,主流舆论对胡氏家族的一家独大甚为担忧,并期望能够达成某种平衡,因此默认了某些不公平做法,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威胁了国家的根本利益,“过犹不及”,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了!而胡氏的悄然反击,令他们震动不已,促使他们反思是不是有些过分了,胡氏从来没有要求什么,订单一直在缩减,他们都默认了,从70%下降到60%,又到50%,甚至40%,如今更是到了24%,难道还能再降低么?东林要发展,她肩负着中国军工的发展重任,这是谁都无法替代的,公司亏损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没有国家补助的情况下,谁能保证一个私营公司的耐心呢?更重要的是,谁也无法保证胡氏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官方的安抚,她手中握有的牌太多了,先进的技术,规模巨大的产业,众多的合作伙伴……如果换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