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只待了不到一个月就闹着要调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去教书,镇文教组不同意,他就破罐子破摔,时不时就迟到、早退、让学生上半天自习什么的,家长们意见很大,已经到学校找校长闹事闹了好几回了。
朱莎看着心里特别解恨,闹吧,闹吧,把人都闹走了才好呢。镇上文教组的那帮官僚太可恨了,仗着自己有点权利,就随心所欲地整治人。父亲教了20多年书,随随便便找个借口就不让他干了,这还有一点人情味吗?这个师范毕业的小伙子也不知怎么得罪了镇上文教组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分到一个破破烂烂的村小学来?
朱莎写了信,向家里报告了自己的近况,说些老师很好,同学们很好,交了新朋友,学校发了生活补贴之类的话,报喜不报忧,然后在信末告诉朱虎,大学生活无比精彩,她让朱虎一定要考上大学。
发完这封信后,朱莎如释重负。再不能这样颓废了,要赶快树立生活的目标才行。
果然过了不久,郝静就为大家找来了兼职的机会,有的是做家教,有的是给化妆品公司做促销小姐,还有的是去给自考或成考做监考老师,真是五花八门,什么工作都有。
原来郝静利用值班的机会打了个时间差,跟交班的人岔开了半小时,这半小时只有她一个人在办公室接电话。她把这半小时接到的找工要求简单筛选了一下,把略为好点的工作机会截留下来,记在一张白纸上,把那些不太好的登记在表上,明天等其他人来齐了后再去发布招聘信息。
郝静交了班之后,怀揣一张写满了电话的白纸箭步如飞往宿舍走,路上遇到熟人都无暇打招呼。勤工部的招聘是要收费的,一个工作机会要收15块钱的手续费,郝静这样做等于是替大家把手续费省了,但她自己要冒极大的风险,一旦被人发现,她就要被勤工部除名了。
郝静回到宿舍一亮白纸,大家一片欢腾,伸出手来都要抢,眼看这张薄薄的纸就要被大家撕成碎片。郝静慌忙收起白纸,按年龄排队把工作分好,然后把联系方式发给大家。除了孟欣欣,大家都获得了一份兼职工作,美其名曰勤工俭学。
孟欣欣的父母特意大老远从山东打电话过来叮嘱她,家里不需要她去做兼职挣钱,她的任务就是抓住一切时间好好学习,争取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父母的语气倒是很温和,但话里的命令意味很明显,孟欣欣只得听从。
朱莎获得了一个做家教的机会,每周上两次课,一次一小时,每个月能挣120块钱,加上学校发的60块钱补贴,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已经足够了,完全可以不必动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