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领导们看了,都说“像”。头像下面的标语也写得好,水平绝不在中学美术老师之下。都说,好小子,没看出来,还有这两下子。王小结很得意,出来进去都哼着歌儿,显得格外地活泼可爱。还是鲁闽车间里的师傅们最为开心。你想呵,人家鲁闽那双给毛主席画像的手,也都给师傅们画过像呢。一不小心,咱跟毛主席他老人家平起平坐了一把儿。嘿嘿,想一想都过瘾。
2
秋千带着海鸥,重新回到了集圩,才发现林场的变化很大。而最令她惊奇生疑的,是华小苏居然入了党。
华小苏居然入了党!那个党,是她苏秋千奋发向上了二十余年,都没能加入的党,她华小苏只奋斗了两年多,居然就入了?哎。人家华小苏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副连长,成了林场知青当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华小苏自从插队在朱卫军的连队上,很快就从一帮来自淮阴、盐城等苏北小城的知青当中脱颖而出。华小苏是谁?是军分区司令员的千金,是正经八百的高干子弟,是龙生龙的那条龙,是凤生凤的那只凤。下乡知青们天南地北聚在一起,比的是什么?论出身,华小苏根正苗红。论思想,华小苏落户的第三天,就交了入党申请书。论劳动,能力当然有大小,关键得看态度。华小苏的劳动态度十分端正,即使是在数九寒天,人家干活儿也总是袖口高挽,鼻尖冒汗,很有个干活的样子。论口才,华小苏一口部队普通话又脆又亮,无理扯三分,得理不饶人,天生一把辩论好手。
兵团要搞大汇演,朱卫军决定赶排整本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以前也不是没搞过,只不过不是全本,而是选场选段的。从董亦剑家抄来的军装略加修改,就穿在了曲线救国的胡传魁、刁德一身上。那个出演阿庆嫂的女知青,刚刚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插翅而飞了。朱卫军就选中了华小苏继任。知青里原本藏龙卧虎的,那些被下放而来的“臭老九”里,则更是人才济济了。有个来自淮安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以前总以是周恩来的老乡自豪。后来大串联到过北京,正赶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心里一激动,回来就把名字改了,叫“见伟”,还四处跟人家握手,硬说他的那双手,是被伟大领袖握过的,接连半个多月舍不得洗。这小子拉得一手好胡琴,就成了连宣传队的司琴。另有一名臭老九,长在京城,从小酷爱京剧,尤其是程派旦角,无论唱腔还是扮相,那真是惟妙惟肖,人近四十了尚未娶妻,人送外号“假女人”,却是宣传队难得的艺术指导。
朱卫军也没闲着。他那模样身段儿,活脱脱一个刁德一,都不用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