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是背靠大梁,儿臣为君,兄长为臣,若有不臣之举,以正讨逆,焉有不胜之理?”
忽然之间,李跃感觉自己做的有些多余,自己能想到的,李俭都想到了。
以目前他的地位,别说李仪、李傥,就是李跃轻易也动不了。
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能有几人?若不是建文帝自己作,急于求成,削藩策略出了问题,哪有朱棣什么事?
太子背后既有王猛庶族寒门支持,也有崔氏这种顶级士族。
在军队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李仪的那种小聪明,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他们之间是术和道的差别。
李跃要担心的反而不是李俭,而是李仪和李傥。
“我儿长大了。”李跃不由感叹一声。
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比任何安排都管用。
“儿臣跟在父皇、令君身后多年,总要有些长进。”李俭微微一笑。
李跃拍拍他的肩膀,不再多言。
册封李傥为魏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少反对声音。
不过在李跃和李俭的坚持下,最终还是确定下来,灭三国之功,不能厚赏之。
尽管李傥所作所为有些不合礼法,但瑕不掩瑜。
而且海东这片地,的确需要李傥这样的狠人。
“仁义只对大梁百姓,不涉域外蛮夷,今后这就是我大梁的行事原则!”李跃直接一锤定音。
五胡乱华,多少百姓惨死在外族的刀下?
这年头崇尚的就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任何事都要靠刀子说话,你杀少了,那些蛮夷会以为你不行了,弄不动了,他们反过来要蠢蠢欲动……
高句丽灭亡后,大梁正式进入大发展期。
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治国理念下,人口增长至三千一百万。
羌、氐、鲜卑、匈奴与当年的乌桓一样,逐渐成为历史的尘埃,消融在华夏之中。
融合了诸族,也给华夏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
这种活力不局限在经济上,文艺、技术、思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扫魏晋时期的萎靡,出现了各种大家,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大梁逐渐进入全盛期。
不敢说多富有,至少百姓能吃上饭,一些节日,还能吃上几口肉,冬天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冻死。
李跃也准备将手中的权力逐步过渡给李俭。
不过就在此时,慕容垂上表,说西域都护府励精图治多年,今粮草已足,士卒劲锐,皆欲为国效力。
他们准备攻取葱岭之西的河中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