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碧辉煌的叶卡捷林娜宫,他们领略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奢侈。
位于波罗地海海滨,由巍峨宫阙和秀美园林组成的气势庞大的夏宫,令他们想起了颐和园,想起了与中国能工巧匠同样伟大的俄罗斯劳动人民。
尤其令他们振奋的是,他们看到了那艘依然停泊在涅瓦河中的阿夫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像一声春雷,打破了远东的沉寂,为中国送去马列主义。那炮响就来自眼前的这艘战舰!它摧毁了沙俄帝国,消灭了旧中国,它的炮火曾映红了世界半边天!
是的,是这战舰的炮声,为新中国奏响了诞生的序曲,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和姬逸夫他们今天的考察。
姬逸夫他们是在中苏友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受到的几乎全是苏式的教育和文化影响。卓亚和舒拉,马特洛索夫,奥斯特罗夫斯基,夏柏阳……是他们的偶像;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马亚可夫斯基,普希金的作品,哺育了他们;社会主义的苏联、莫斯科、伏尔加河、列宁格勒,是他们向往的圣地;苏联老大哥的衣着、生活、富有,曾令他们无比羡慕……前苏联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拨下了太多理想、信念和憧憬的种子!
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两年前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改变了一切。俄罗斯似乎在一夜间回到了“解放前”。
在叶卡捷林娜皇宫中迂到的那三个年龄从7到12岁、向他们讨要香烟和食品的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莫斯科地铁甬道里手执微物待卖的老人和俊妇眼中的期待和冷漠,圣彼得堡火车站里行装不整的酒鬼、嘈杂的人流和乌烟瘴气,货架空旷的国营店铺和毫无笑意的售货员的“长脸”,古老陈旧的城市、街道、车辆和村落,犹如世纪末日似的圣彼得堡灰蒙蒙、浑沌的旭日和暮霭……这一切总使姬逸夫想起高尔基笔下描绘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旧俄国。
历史跟苏联人民开了个大玩笑——苏联人用近一百年时间绕了个大圆圈。
前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留下的一个大课题,有待人们的反省和时间的验定。
93年5月26日,郭发局长的代表团,乘坐图…154客机,抵达布达佩斯,开始他们的匈牙利之行。
匈牙利海关的通关,简单而顺利。与俄罗斯形成鲜明对照。
孔总在候机厅里与大家握手寒暄,并将随行翻译拉尤什和一个叫邝飙的中国人介绍给大家。还解释说:
“牛经理有事来不了,叫我代表了。我想你们4个人,一辆车不够,就把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