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逸夫在街对过的一家小饭店请他们用餐,权当戋行。金川身高体大,浓眉大眼,长方脸,忠厚相;操一口浓重的巨方口音,说话慢条斯理,——活象北朝鲜人,说很愿意将来跟姬逸夫在匈牙利合作。
送走他们,姬逸夫心里更急了,寻思:这私营企业办事,效率就是他妈的快。
第六章 思忖再三勉就家夫事业梦 顾虑反复难为人子双全名
不断的思绪象开闸的水,从姬逸夫心里汩汩往外流淌。
就在那年7月份讨论商检公司业务发展工作的局党组扩大会上,因王瑗的去留问题,招致王禾与姬逸夫的短兵相接。王禾力主留用,说王瑗英语还可以,工作勤奋、麻利利索等等;姬逸夫则竭力反对,说她英语根本就不会,而且工作不谨慎,外面闲话很多,不宜在我们这样的单位工作,并且又提到从薛翠和小张处听来的那些故事。
郭发局长却反诘姬逸夫道:“光听说不行,有没有证据?”
姬逸夫明显地觉得他在偏袒王禾和王瑗,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辩论,最后,毛局长绕圈支持了姬逸夫的主张,说:“老王,我看王瑗的合同已经过期,就让她走算了,你说呢?否则拖下去更不好走,你能给人家转正?反正我不能。你看,打字员小郑干了4年都没办法转,到现在成了糊糊事……”
王禾不知道姬逸夫已经汇报在先,原以为只要摆平郭局长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毛局长的一边倒表态,犹如重重的一记当头棒喝,打得他脑袋嗡嗡作响,半晌缓不过劲儿来。从此,耿耿于怀。
8月份,王经理陪毛百民局长去了香港,将原来带姬逸夫去的许诺搁置不提;姬逸夫则认为不提带他去香港,是王禾对他的报复。之后,王禾跟姬逸夫谈话时,多次旁敲侧击,暗示姬逸夫“不要背后捅人”——他分析:肯定小姬跟毛局长说过什么。而姬逸夫则愈加觉得王经理品德不好,为个人利益,不实事求是,予人“小鞋”,没有原则。也曾反唇相讥说:“我按组织渠道如实、逐级汇报,并且,反映的又不是你的问题,怎么能算‘捅人’”?
从此,俩人关系日窘。并由此引发出阻挡姬逸夫入党的事。
鉴于王瑗的故事和加强、发展商检公司业务力量,那次会议还决定从局里选派两名素质较高的人员,补充公司:一个是魏坷,一个是李大可。魏坷和李大可都三十来岁,都刚来巨方商检局工作没两年。魏坷来自省北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参军,又被选送入巨方市武警教官学校学习,然后留校作教师,前年复转来到巨方商检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