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再收不到我的那两章译稿,我准备再尽速重译一遍第25和26章。
拉杂至此。愿你们母子俩好。
姬逸夫敬呈94/9/22”
姬逸夫觉得自己的情结太复杂,加上身处异域的特出环境,一经提笔,情气皆发,蹿跃缠结,也不知瞎写了些啥。
孔老师进来,坐在大沙发上;姬逸夫赶紧给他拿出烟来、点上。孔老师就问起裤衩的发货情况……
自打两人因为借车弄了意见,两人别扭了7、8天。头一次孔老师来时,见面大家不免有些尴尬。但不久就过去了。两人言语中都有歉意和理解的意思——本来大家都在一个不顺遂的环境中。后来,从孔老师嘴里,姬逸夫知道小要的刘局长呆了三天,走了。知道刘局长回国不久要提拔当省长秘书,所以小要玩命似地接待他——还指望他投资呢!知道小要最后动用了牛利的车和孔老师的人力以及在使馆的关系。知道了小要的货柜——20呎格绒衬衣11月就到,小要准备跟孔老师合作——跟孔老师和姬逸夫合作的模式一样;小要和小丛准备10月2号回国签TM5。姬逸夫也知道了孔老师那天晚上就把姬逸夫不愿借给小要汽车的事告了小要——难怪小要不来电话了!姬逸夫心说,孔老师啊孔老师,您叫我怎么说您?
孔老师也想为住姬逸夫。从内心深处他觉得姬逸夫可靠,在布达佩斯这个国外的地界,要找正经从机关出来的正派人,少。更何况,两人的合作正在进行,所以中秋节那天,乘着别人叫他吃饭,还有意把姬逸夫也叫去。
从那以后姬逸夫也常常给孔老师去电话,有事就找他商量。两人都想尽快把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忘掉。
姬逸夫总觉得前天给关丽的信没把自己表达清楚;又隐约觉得那天感情有失偏颇、言语有些生硬,唯恐适得其反;所以第二天晚上10点多就又重铺笔墨,不想叫关丽心生误会,他写道:
“关丽:上次传真未写完,孔老师就回来了,只得草草收场,完后我看了看,写得杂乱无章,只是信笔惦来,定有生硬之处,望你不要过虑。
“中秋节是在无知觉中来的,早晨喝了碗稀饭,中午正昏睡,2时许孔老师把我叫到一家去吃饭,席间方知那天是中秋,故未曾向你致电问候,请谅。
“希你逢事往开处想,我来匈工作也就是一年半载,挣点钱就打道回府,坐阵太原,指挥全面;或回国后就退休,任何单位的班都不上,和你聊度晚年。但暂时的分离还是必要的,否则你会讨厌我。这样的分处两洲,过一段再相见会更投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