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必须走在高科技发展的道路上。
就拿江州市水泥、陶瓷、三宝工艺制品这三大支柱产业来说吧,虽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了一点名气,但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不断投入高科技建设。只有利用高科技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不断地开发,不断地闯“三关”,才能适应整个世界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
此外,在江州市,工业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依照江州市的地域资源,能够有这样的发展是可喜可贺的了。
但是,在农村,农业、种养业的发展,依然停留在普通的水平上,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有的农户养不起耕牛,翻田、耙地都是人力操作。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的科学技术应该怎样去提高,作为一个地方的父母官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科技兴农”,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应该是怎样一种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客商”这种模式具有生命力吗?
李劲松现在正处在一种抉择的阶段。他十分清楚地知道:在中国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公司不计其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实力的,也有皮包公司,有真诚为客户服务的,也有欺诈拐骗的,无所不有。
此外,他还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些公司大都是以公司的利益为最大化的,如果是个人独资办的企业,更是以个人的利益为最大化。有的甚至还会挖空心思,放长线,钓大鱼,不择手段骗取山区农民的真诚。
李劲松记得:有一个外地人,来到与江州相邻的一个县办了一家养殖公司,老板以高额利润回收产品作诱饵,高价发放种苗,赚够钱后,宣告公司破产,卷款潜逃,使善良的山区农民蒙受巨大损失。
李劲松深深地知道:张家镇的普通共产党员——李居安创办的果业公司的运行模式,与这些公司截然不同。
一、公司没有以个人利益为最大化,旨在为农民营造提高生产技术与产品营销两个“平台”,保证农民有一个闯“三关”的依托、桥梁,为农民闯“三关”搭桥铺路。
二、公司在一系列活动中,并没有赚取最大的利益,只是充当一个中介机构的角色,只对客商收取正常规定的中介费,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完全是一种靠党的政策富裕起来的共产党员回报社会的一种作为。
这种公司具有多长的生命力?还有待探索。
但是,在张家镇已经深为农民拥护,这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分不开。
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科技干部,每天都配合公司对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